目前分類:爵士唱片評鑑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紐澳良的Marsalis家族可以算是「爵士樂的第一家庭」,父親Ellis Marsalis是鋼琴師,但他最受尊崇的是音樂教育,不但教自己的四個小孩成為優秀樂手(薩克斯風手Branford, 小喇叭手Wynton, 伸縮號手Delfeayo, 鼓手Jason),也教過

不少爵士樂好手,像小喇叭手Terence BlanchardNicholas Payton, 薩克斯風手Donald Harrison, 鋼琴師兼歌手Harry Connick Jr….2011Marsalis家族五位成員同時獲肯定為”NEA Jazz Masters” 2015Ellis Marsalis曾率團來兩廳院爵士音樂節演出,2020年去世享年85歲。

 

老大Branford Marsalis是非常傑出的薩克斯風手,除了擅長的傳統爵士和post-bop外,他喜歡跨界到不同領域,不管古典、流行、搖滾、fusion, funk, Hip-hop都有涉獵,曾多次幫Sting, Greadful Death樂團, Bela Fleck, Bruce Honsby…伴奏,也參與過大導演Spike Lee的電影”School Daze”, “Do the Right Thing”, “Mo’ Better Blues”, “Malcome X”等片的音樂,1992年還成為Jay Leno Tonight’s Show 的樂團領隊。

IMG_20220418_135005.jpg

文章標籤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ichel Petrucciani 因先天性成骨發育不全症,成長中經歷過上百次的骨折,身軀短小僅約三尺高,手還算是正常但經常會疼痛,腳行動不便也採不到一般鋼琴踏板,常需要透過他人及設施的輔助,以他的身體條件,要駕馭龐大的鋼琴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然而他在爵士鋼琴方面的成就卻是巨大的。

IMG_20210910_171259.jpg

他來自音樂家庭,父親Tony彈吉他,哥哥Louis彈貝斯,Philippe彈吉他,他很小時在電視上看到Duke Ellington彈鋼琴,就立志要像他一樣地彈鋼琴,4歲就開始學古典鋼琴,10歲開始聽Bill Evans的音樂,受到Evans的影響很大,所以他彈出來的音樂總是那麼的唯美,而觸鍵更重些,讓人感受到他的生命力。

with Aldo Romano.jpg Michel Petrucciani.jpg

Michel Petrucciani13歲就跟他們自家的樂團開始職業性演出,直到15歲才有機會跟著鼓手Aldo Romano來到巴黎發展,並體驗獨立生活,後來有機會與名小號手Clark Terry,還有名鼓手Kenny Clarke 等一起演奏,逐漸成為明星。19歲時就開始在當地的Owl廠牌錄音,第一張就以piano solo方式展現琴藝,之後短短的幾年在Owl錄了6~7張專輯,包含〈Oracle’s Destiny〉等三張solo,同名專輯〈Michel Petrucciani〉,跟貝斯手Ron McClure duo的〈Cold Blues〉,還有跟著名薩克斯風手Lee Konitz duetduoToot Sweet〉,後來Owl將他1981-85年的作品匯集出了套2CD的〈Days of Wine and Roses〉。

文章標籤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岸的爵士樂手中比較廣為人知的,大都是站前台的歌手或是管樂手,像 Chet Baker, Stan Gets, Gerry Mulligan, Art Pepper ....., 鋼琴師似乎都比較低調的伴奏而已,事實上優秀的鋼琴師還真不少,Mosaic Select 系列特別從 Pacific Jazz 廠牌,挑出1950~1960年代四位鋼琴師的三重奏作品,組合成3CD的套裝"Pacific Jazz Piano Trios",其中包含以下專輯曲目,以及未曾發行過的 tracks, 都是非常的稀有。

Pacific Jazz Piano.jpg Pacific Jazz Piano 1.jpg

-"Trio" - Russ Freeman/ Richard Twardzik
文章標籤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armell Jones 是非常優秀的 Hard bop 小喇叭手,他在1960年從 Kansas 到西岸發展,曾在 Pacific Jazz 廠牌發了幾張專輯,到1960年代中期,他就轉到歐洲發展去了,所以知道他的人比較少,他最有名的錄音是參與了 Horace Silver 的經典盤 "Song For My Father"。
Mosaic 這套 3CD 包含 Carmell Jones 在 Pacific Jazz 的那幾張錄音,"The Remarkable Carmell Jones", "Business Meetin'", "Brass Bag", "Jazz Impressions of Folk Music", 還有未曾發行的 session,其中很多是和著名的薩克斯風手 Harold Land 以及鋼琴師 Frank Strazzeri 合作的,都是相當稀有的錄音。
文章標籤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harles Tolliver 是非常優異的小喇叭手,風格介於 Hard bop 和 Avant-Garde 間,他的音色算是比較粗曠的,類似 Woody Shaw 或 Freddie Hubbard,他和不久前才去世的好友鋼琴師 Stanley Cowell 都是生不逢時,在1960年末爵士樂走下坡時才出道,所以錄下的專輯作品並不多(雖然他們合組了 Strata-East 唱片廠牌),1980年後,他轉任教職並經營 Strata-East,比較少活耀於舞台。直到 2007年才出了大樂團的作品 "With Love",獲提名葛萊美獎。
Mosaic 選的這套主要包含 Charles Tolliver 的 "Live at Slug's (1970)" 和 "Live in Tokyo (1973)",再加上這兩場未發行過的 tracks,都是跟 Stanley Cowell 的經典搭配,也都是非常稀有的錄音。
文章標籤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ohn Hammond (1910~1987) 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星探及音樂製作人,也是最早扮演種族平等的推手,一生致力於推展優異的黑人音樂,對於早期爵士樂及藍調的發展影響甚鉅。他在20歲出頭就開始了音樂事業,曾經發掘很多新星或是將地方之星推到全國,包含Fletcher Henderson, Benny Carter, Benny Goodman, Charlie Christian, Billie Holiday, Teddy Wilson, Count Basie …….等等。二次大戰後,John HammondColumbia唱片公司工作,即使他對當時風行的Bebop興趣不高,仍然陸續發掘很多具影響力的歌星,跨及民謠、靈魂、藍調、搖滾,如 Pete Seeger, Bob Dylan, Aretha Franklin, Bruce Springsteen, Leonard Cohen, Stevie Ray Vaughan……等等。

John Hammond 1.jpg  John Hammond 2.jpg

John Hammond 在青少年時期就迷上黑人音樂,中學時他經常偷跑到哈林黑人區聽正宗的Jazz,後來他進了耶魯大學,但為了發展音樂事業而輟學,去擔任英國Melody Maker報紙的美國代表,將美國的音樂介紹到英國。他也曾在廣播電台當DJ,常邀請黑人爵士樂手到電台採訪,因而認識很多樂手,但後來電台搬到有種族歧視的大樓,黑人樂手無法搭電梯到電台,所以他就因此離職了。1933年他說服Benny Goodman雇用黑人樂手,Teddy Wilson, Charlie Christian, Lionel Hampton,這在當時也是創舉。

 

John Hammond 希望能將黑人音樂介紹給全國,1938年破天荒在卡內基音樂廳舉辦演唱會,名為”From Spirituals to Swing”,邀請到當時最優秀的黑人 Jazz/Blues/Gospel 樂手,包含 Count Basie樂團 (Lester Young, Harry Edison, Buck Clayton, Freddie Green, Jo Jones….), Meade Lux Lewis, Albert Ammons & Pete Johnson, Joe Turner, Sister Rosetta Tharpe, Sidney Bechet, Sonny Terry, Jimmy Rushing, Big Bill Broonzy (取代剛去世的Robert Johnson)….., 在這之前很少有黑人樂手受到如此的禮遇進到卡內基音樂廳。1939年聖誕夜,在同場地再辦一場,除之前的樂手外,還邀請到 Golden Gate Quartet, Benny Goodman Sextet (Charlie Christian, Lionel Hampton, Fletcher Henderson), James P. Johnson, Ida Cox……1999Vanguard廠牌將這兩場具歷史意義的音樂會,整合發行成3CD的盒裝,含45頁的booklet,以及20頁當時音樂會的文宣。

文章標籤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1年葛萊美獎提名的五張爵士類最佳演唱專輯都相當精彩,值得找來聽聽:

Grammy 2.JPG

Thana Alexa 是克羅埃西亞裔的女歌手,不但唱得好,也能寫歌編曲兼製作,這張"Ona"是有完整概念的專輯,延續她五年前的第一張專輯"Ode to Heroes",也是表達女權方面的概念,她的老公是著名鼓手Antonio Sanchez也辦演重要角色,演奏和合唱陣容都很強,尤其有小提琴手Regina Carter助陣,其中一曲"Pachamama"也被提名最佳即興獨奏。
文章標籤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有朋友問我爵士樂如何入門?可否推薦幾張好聽的爵士樂專輯?對於收藏有數千上萬張爵士樂專輯的人而言,這真是大哉問!

 

最近在幫朋友新開的咖啡店挑音樂,於是就花不少時間編了份Spotify的Playlist “Jazz Classics for Beginners”,原本只想挑10張經典專輯,結果越挑越多…....一不小心就挑了3x張專輯,挑出近200首曲子,足足可以撥放16小時。我真的沒有亂挑,聽看看吧!

***進Spotify搜尋"Jazz Classics for Beginners", 或點此連結 :

文章標籤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約 2012~2013年,Universal 公司從旗下的 Verve, Mercury, Prestige, Riverside, ....等爵士樂廠牌,精挑了數十張經典專輯,將兩張原版 LP 併成一張 CD,重新 Digital Remaster 後,發行成 "JAZZPLUS" 系列,每張的長度幾乎都超過 70 分鐘,非常超值,而且有很多張是以前很少看到的,當時的訴求是 "Twice Sounds Better",真的是買到賺到!

Jazzplus.JPG

這批 JAZZPLUS 是德版的,當時總共只出了 30 品項,跟之前po的日版 Atlantic 或 日版 EMI 比起來,簡直是精挑細選,當時凱哥買了 13 張,現在打算斷捨離 10 張,平價分享給樂友,我相信這些CD以後應該也不太會再出了,請把握機會了!

文章標籤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illie Holiday 可以說是爵士樂第一女伶,雖然她沒有 Ella Fitzgerald 或 Sarah Vaughan 那樣的音域和演唱技巧,可是她獨特的歌聲以及對情感的表達方式是無人能及的,也許是因為她曾經歷過如此悲慘的人生吧!

1915年她出生沒多久,擔任吉他手的父親(才16-7歲)就遺棄她們母女,當時她母親還只是青少女,就把她交給親戚隨便養,由於疏於教養,導致10歲時被性侵,送到教會的感化院監管了2年,後來雖然跟母親去了紐約,但卻被送去賣身貼補家用。

Billie Holiday 從小生活一直都很困頓,只能從音樂中尋找慰藉,喜歡聽 Bessie Smith 和 Louis Armstrong 的唱片跟著學唱歌,1930年初她開始在紐約的各俱樂部演唱,直到1933年被名製作人 John Hammond 發掘才有機會加入 Benny Goodman 樂團,進 Columbia唱片公司,接著又跟鋼琴師 Teddy Wilson 合作唱紅了一些歌曲,才逐漸成名。後來有機會跟 Duke Ellington, Count Basie, 甚至 Artie Shaw (白人) 等大樂團合作,也認識很多優秀的樂手,像 Lester Young, Buck Clayton, Johnny Hodges, Roy Eldridge, Benny Carter....等,當時她的男友薩克斯風手 Lester Young 幫她取個優雅的名號 "Lady Day",她也回稱他為 "Prez"。

Billie Holiday 在 Columbia這段期間(1933~1944),算是她最輝煌的時期,留下了很多經典錄音,她去世2~30年後,陸續被整理出來重新發行為九張 CD, "Quintessential Billie Holiday, Vol. 1~9"。2001年 Columbia再度將 Lady Day 的所有錄音,製作成極為精美的10CD套裝:

 

文章標籤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爵士樂聽了30餘年,對於比較前衛或自由類型的,了解很有限僅能淺嚐即止。
 
John Coltrane 無疑是爵士樂史最偉大的薩克斯風手,他從50年代在Blue Note或OJC廠牌時期的 Hard bop, 到60年初在Atlantic和Impulse!廠牌時期帶點前衛的Modal Jazz, 我都還蠻喜歡的,見一張買一張,直到1965年以後進入自由冥想時期,我就完全聽不懂了....., 只能避而遠之。
 
Coltrane在Atlantic時期的專輯,從Giant Steps, Ole' Coltrane, Coltrane Jazz, My Favorite Things, Coltrane Plays Blues......張張都是愛盤,唯獨他和前衛小號手Don Cherry合作的"Avant-Garde"這張,我遲遲都沒買,即使幾年前終於買了也沒聽,可能是看到這專輯名就卻步了,直到最近整理Atlantic Jazz Best Collection 1000這一系列,才拿出來聽。
文章標籤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 金曲獎頒獎完後,樂友們在臉書上討論最多的議題是「唱口水歌,怎麼可以得最佳國語專輯獎?」,這樣不是抹煞了創作型歌手的努力。我認為也沒甚麼不行的,如果妳在曲風或編曲上做了很大的改變,或是唱得比原唱好很多的話。只是Joanna的這張專輯似乎並沒有好到可以說服這些樂友們。

 

對於爵士樂而言,唱別人的歌曲倒是很稀鬆平常的事,所謂的標準曲(Standards)不斷的被歌手或樂手重新演繹,爵士樂重在即興演奏和樂手間的互動,所以通常是藉原曲的基礎再去發揮,用不同的編制不同的曲風,所以錄了一大堆專輯都是所謂的口水歌,例如"for Ella", "sings Lady Day", "Cole Porter songbook", "tribute to Miles Davis".......。

 

突然想到有兩張我很喜歡的專輯,都是爵士歌手對樂手致敬的專輯,這兩位歌手唱功都是頂尖的,而專輯的製作難度或用心度,也都很令人讚賞:

文章標籤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ahsaan”

The Complete Mercury Recordings of Roland Kirk (10CD+1BonusCD)

Roland Kirk Boxset.jpg

 

Roland Kirk 可以算是爵士樂史上最會吹管的樂手,2歲時就瞎了,剛開始是先學喇叭,後來改吹各式各樣的薩克斯風和笛子,演奏技巧絕佳,可以一嘴塞進三隻薩克斯風同時吹,創造出獨特的聲音,還可以用鼻子吹笛,從R&B, Dixieland到最前衛的Free Jazz都難不倒他,真是奇才!

文章標籤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