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斯手 Charlie Haden

1959年可以說是爵士樂史上最重要的一年,很多的傳世經典專輯都是在該年錄的,包含Miles Davis"Kind of Blue", John Coltrane"Giant Steps", Charles Mingus”Mingus Ah Um”, Dave Brubeck”Time Out”, 還有Ornette Coleman”The Shape of Jazz to Come”,當年跟Ornette Coleman一起開啟Avant-Garde/Free Jazz之門的還有兩位很重要的樂手,那就是貝斯手Charlie Haden, 以及短號手Don Cherry,這次要複習的就是這兩位大師的作品。

 

Charlie Haden出生於愛荷華州的音樂家庭,他家在廣播電台有個節目就叫Haden Family, 以鄉村及西部音樂與劇為主,Charlie Haden2歲就開始參與演出,小時候以唱歌為主,直到15歲時感染小兒麻痺症,影響到喉嚨和臉部肌肉,才放棄歌唱,後來聽到Charlie ParkerStan Kenton的音樂,對爵士樂產生興趣,開始學貝斯立志成為爵士樂手。出道先是在密蘇里的電視台樂團工作,1957年到LA發展,常與Elmo Hope, Hampton Hawes, Art Pepper, Gerry Mulligan…等著名樂手演奏,也固定與Paul Bley在當地夜店演出,因而熟識Ornette ColemanDon Cherry1959Charlie Haden到紐約參與Coleman劃時代專輯”The Shape of Jazz to Come”,以及後來一系列Avant-garde/free jazz專輯的錄音,與Don Cherry和鼓手Ed Blackwell都成為經典的Ornette Coleman Quartet的成員。

IMG_20220501_162443.jpg

文章標籤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紐澳良的Marsalis家族可以算是「爵士樂的第一家庭」,父親Ellis Marsalis是鋼琴師,但他最受尊崇的是音樂教育,不但教自己的四個小孩成為優秀樂手(薩克斯風手Branford, 小喇叭手Wynton, 伸縮號手Delfeayo, 鼓手Jason),也教過

不少爵士樂好手,像小喇叭手Terence BlanchardNicholas Payton, 薩克斯風手Donald Harrison, 鋼琴師兼歌手Harry Connick Jr….2011Marsalis家族五位成員同時獲肯定為”NEA Jazz Masters” 2015Ellis Marsalis曾率團來兩廳院爵士音樂節演出,2020年去世享年85歲。

 

老大Branford Marsalis是非常傑出的薩克斯風手,除了擅長的傳統爵士和post-bop外,他喜歡跨界到不同領域,不管古典、流行、搖滾、fusion, funk, Hip-hop都有涉獵,曾多次幫Sting, Greadful Death樂團, Bela Fleck, Bruce Honsby…伴奏,也參與過大導演Spike Lee的電影”School Daze”, “Do the Right Thing”, “Mo’ Better Blues”, “Malcome X”等片的音樂,1992年還成為Jay Leno Tonight’s Show 的樂團領隊。

IMG_20220418_135005.jpg

文章標籤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爵士樂界有幾個很厲害的家族,像Jones, Heath, Montgomery, Adderley和後來的Marsalis,幾位兄弟專精不同的樂器,各自都有闖出一定的名號,偶爾也會湊在一起成家族樂團,當然也有的兄弟平常是不太和的。

  • Jones Brothers: 鋼琴師Hank, 小喇叭手Thad, 鼓手Elvin
  • Heath Brothers: 薩克斯風手Jimmy, 貝斯手Percy, 鼓手Albert “Tootie”
  • Montgomery Brothers: 貝斯手Monk, 吉他手Wes, 鋼琴/鐵琴師Buddy
  • Adderley Brothers: 薩克斯風手Cannonball, 小喇叭手Nat
  • Marsalis Families: 鋼琴師Ellis(), 薩克斯風手Branford, 小喇叭手Wynton, 伸縮喇叭手Delfeayo, 鼓手Jason

 

Jones Brothers

IMG_20220404_112727.jpg

老大是Hank Jones早在1930年代就開始演奏事業,跨越swing, bebop, hard bop年代,在1940/50年代曾是最搶手的鋼琴師,太多人找他搭配,從Hot Lips Page, Howard McGhee, Coleman Hawkins, Andy Kirk, Billy Eckstine…等,1947年加入Norman GranzJATP團隊後,更是忙於趕場,1948~1953年間幫Ella Fitzgerald伴奏,也跟Charlie Parker, Artie Shaw, Benny Goodman, Lester Young, Milt Jackson…等人搭配。1959~1976年間Hank Jones隸屬CBS公司的固定樂團,長期參與熱門的Ed Sullivan Show

文章標籤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網球壇有大小威廉斯叱吒風雲,爵士女鋼琴師也有大小威廉斯,那就是早期的Mary Lou Williams,和最近剛去世的Jessica Williams,她們在以男性為主的爵士樂界,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撐起一片天。

IMG_20220327_145618.jpg IMG_20220327_145647.jpg

Mary Lou Williams一直被譽為最偉大的女爵士音樂家,在1930~50年代除了爵士女伶外,幾乎聽不到其他女樂手的聲音,是Mary Lou Williams的音樂才華讓人們忽略了她的性別,1910年生於匹茲堡的她自幼靠聽力自學鋼琴,13歲就開始在娛樂圈工作,16歲嫁給薩克斯風手John Williams1929年開始為著名的Andy Kirk樂團作曲編曲,後來也成為主奏鋼琴師,同時還幫幾個大樂團編曲,包含Benny Goodman, Earl Hines, Tommy Dorsey…等,B.G.最暢銷的”Roll ‘Em”就出於Williams之手。直到1942Williams才離開Andy Kirk樂團,後來也加入過Duke Ellington以及Benny Goodman大樂團。

Mary Lou Williams的演奏形式一直都有隨著時代精進,從早期的boogie-woogie, stride, swingbebop, 甚至到晚期還來點free jazz。跟她同期的樂手,很多人都停留在swing時代的樂風,Williams1940年代初期,就開始和Monk, Bud Powell, Tadd Dameron, Dizzy等年輕樂手,推行現代化的概念,她著名的"Zodiac Suite"就是在這概念下產生的。1952~54年間Williams住在歐洲,後來開始投入宗教活動,慢慢淡出爵士樂壇,直到1970年代才逐漸復出,復出後她除了將spirituals音樂加入jazz和現代化概念,她的演奏也比以前更趨向自由前衛,1977年還曾與Cecil Taylor來場duo演奏會,雖然評價不好。美國博物館機構Smithsonian旗下的Folkways廠牌,特別收錄並發行了幾張Mary Lou Williams的專輯,將她的音樂視為重要的文化內容。

IMG_20220327_145535.jpg IMG_20220327_145500.jpg

文章標籤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鋼琴師及作曲編曲家秋吉敏子(Toshiko Akiyoshi)是日本的榮耀,她的琴藝曾受到Oscar Peterson的讚賞推崇,她(與夫婿Lew Tabackin)的大樂團與作曲編曲方面更是獲獎無數。1956年她成為Berklee音樂學院收的第一位日本學生,1998Berklee頒授給她榮譽博士學位。秋吉敏子是日本在國際爵士樂界享有最崇高地位的音樂家。

Toshiko Akiyoshi.jpg Toshiko Akiyoshi 1.jpg

秋吉敏子是1929年出生於滿州國遼陽的日本移民,二戰後家園毀了移回日本別府,當地的唱片收藏家播放鋼琴師Teddy Wilson彈的”Sweet Lorraine”給她聽後,她決定開始學爵士鋼琴。1953Oscar Peterson參與製作人Norman GranzJTAP(Jazz at the Philharmonic)到日本巡迴,途中都沒有遇到令他欣賞的當地樂手,直到有一天在銀座的酒吧,聽到Toshiko的演奏大為讚賞!於是推薦給Norman Granz為她錄音,用JATP的節奏組(貝斯手Ray Brown,鼓手J.C. Heard,及吉他手Herb Ellis)來與Toshiko搭配,就在日本當地錄了一張專輯”Amazing Toshiko Akiyoshi”(在美國名為”Toshiko’s Piano”),從此跨進國際舞台。

Amazing Toshiko.jpeg Toshiko trio.jpg

1956年秋吉敏子終於申請到全額獎學金進入Berklee音樂學院,成為該校第一位日本學生,1956~1959年在Berklee就學期間,她就已經在VerveStoryville廠牌錄了幾張trioquartet小編制的專輯。1959Toshiko與薩克斯風手Charlie Mariano結婚,他們倆都曾經在Charles Mingus的樂團工作過,參與過1962年那場30人超大樂團的現場錄音”The Complete Town Hall Concert”。秋吉敏子的音樂風格,早期受到Bud Powell影響,在這段期間也受到了Charles Mingus的影響,離開Mingus樂團後,秋吉敏子回到日本待了三年,她也開始嘗試在音樂中加入一些日本音樂的元素。

文章標籤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樂評家認為Grant Green是被嚴重低估的吉他大師,是爵士吉他的無名英雄。1960年當他被發掘時,已經有Wes Montgomery, Kenny Burrell, Barney Kessel…等幾位很厲害的吉他手了,而Grant Green著重於音樂的表達,不是技巧的表現,但是他的聲音最有特色最容易被辨識的,他的彈奏以線性的單音為主,很少彈和弦節奏,即便是單純的線性彈奏,他依然可以表達出濃濃的藍調/靈魂味,以及強烈的律動感。後來的George Benson甚至Carlos Santana都說曾受到Grant Green的影響。Grant Green1970年在玩的Jazz-Funk,到1990年代還被著名的Acid JazzRap樂團 (US3, A Tribe Called Quest) 擷取片段來運用。Grant Green的音樂對後世是具有很大影響力的,然而在他生前並沒有獲得應有的肯定,他的媳婦Sharony Andrews Green為他感到不平,于1999年時寫了本書「Grant Green – Rediscovering the Forgotten Genius of Jazz Guitar」。

Grant Green.jpg Grant Green Book.jpg

1935年出生於St. Louis(密蘇里)Grant Green13歲就開始在教會的詩歌樂團工作,最早他是彈Boogie-Woogie形式的,後來才改彈Jazz,他的彈奏受到兩位”Charlie”的影響很大,一位是吉他手Charlie Christian(最早將吉他插電擴音的),另一位是薩克斯風手Charlie ParkerGrant Green後來發展出線性單音的彈法,主要就是受到管樂手的影響。1950年代Grant Green主要在聖路易當地演奏,到1959年才首度參與專輯錄音,是薩克斯風手Jimmy Forrest”All the Gin Is Gone”/”Black Forrest”1960Blue Note的薩克斯風手Lou DonaldsonEast St. Louis的酒吧聽到Grant Green的演奏,非常欣賞於是雇用他到紐約工作。

-All the gin is gone.jpeg -here tis.jpg

Grant GreenBN的第一次錄音是在1960年跟Wynton Kelly Trio搭配的,但是當時並沒有發行,直到40年後這珍貴錄音才出土,名為”First Session”。在1961年他才有正式發行的專輯,名為”Grant’s First Stand”,這是跟風琴手Baby Face Willette搭配的soul jazz作品。1961Grant Green成為BN最搶手的新星,除了錄了6~7張自己的專輯,還參與了很多樂手的錄音,像Lou Donaldson”Here ‘tis”, Baby Face Willette"Face to Face"/”Stop and Listen”, 薩克斯風手Ike Quebec經典的”Blue & Sentimental”, BN的還有風琴手Jack McDuff”HoneyDripper”, 鼓手Dave Bailey”Reaching Out”…等等。

文章標籤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50年代Blue Note廠牌以Hard bop樂風領導著爵士樂界,當1960年代Avant-Garde/Free Jazz開始萌芽時,BN的樂手們也開始嘗試玩新東西,1963Jackie McLean ”One Step Beyong ”專輯中引用了鐵琴手Bobby Hutcherson, Joe Henderson “Out Thing”專輯中引用了鋼琴師Andrew Hill,從此這兩位比較具創新概念的樂手,成為Blue Note在前衛/自由爵士形式的主力,分別都在BN出了十多張專輯,其中Bobby Hutcherson”Dialogue”, “Components”Andrew Hill”Black Fire”, “Point of Departure”…等,都被奉為前衛爵士的經典代表作。

 

Bobby Hutcherson出道比較晚些,在他之前的鐵琴代表樂手,swing時期有Lionel Hamptonbebop時期有Milt Jacksonlatin jazz方面則有Cal TjaderBobby Hutcherson師承西岸的Dave Pike,後來轉到紐約發展,加入Blue Note後成為hard bop樂手爭相邀約合作的鐵琴手,後來他與Jackie McLean, Grachan Moncur III, Andrew Hill, Joe Chambers…等先進樂手,開始玩new things,很快的成為前衛/自由爵士的代表樂手。

IMG_20220214_114548.jpg

IMG_20220214_114632.jpg

文章標籤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oe Henderson

薩克斯風手Joe Henderson雖然不像John ColtraneSonny Rollins那樣具有開創性樂風,可是他在各種型態樂風都可以表現得非常突出。他出道比較晚,1963年才在Blue Note錄了自己的第一張專輯”Page One”,第一曲是Kenny Dorham作曲的”Blue Bossa”就讓他走紅,他總共在Blue Note錄了五張專輯,評價都很高。他還參與了很多經典專輯的錄音,例如:Kenny Dorham”Una Mas”, Lee Morgan”The Sidewinder”, Horace Silver”Song For My Father”, Grant Green”Idle Moment”, Andrew Hill”Point of Departure”, McCot Tyner”The Real McCoy”, Pete La Roca”Basra”…等等。

1967年後Blue Note就不太行了,Joe Henderson轉到Milestone廠牌,留下幾張很不錯的專輯,只是1970年代爵士樂已經沒落了,Joe Henderson還曾經加入過著名流行樂團Blood, Sweat & Tears1990年代爵士樂有股復甦潮,Verve廠牌簽下Joe Henderson,製作了一系列復古的專輯,讓他重新詮釋Billy Strayhorn, Mile Davis, Antonio Carlos Jobim, George Gershwin”Porgy and Bess”,大受歡迎,算是老牌爵士樂手非常成功的復出。不過2001Joe Henderson因長期肺氣腫引發心衰竭而去世,享年64歲。

 IMG_20220203_113734.jpg

IMG_20220203_113659.jpg

文章標籤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ackie McLean可以說是Hard bop最具代表性的alto薩克斯風手,他的音色略為尖銳,表達方式也比較激昂,即使是抒情曲調也是”bitter-sweet”1955年前後當Hard bop開始盛行時,比較有名的薩克斯風手Sonny Rollins, Dexter Gordon, Benny Golson, Hank Mobley, John Coltrane…大都是吹tenor的,Jackie McLean很快地成為Hard bop最頂尖的alto 薩克斯風手,但他不僅止於此,受到Ornette Coleman的影響,他在1962年也往前跨一步,嘗試自由前衛的形式,成為少數由Hard bop誇入自由前衛的薩克斯風手。

JackieMcLean.jpg

Jackie McLean生長於紐約,父親是吉他手,從小就跟家人學習音樂,也非正式地跟鄰居,像Thelonious Monk, Bud Powell, Charlie Parker…等學過,高中時跟Sonny Rollins, Kenny Drew一起玩團,畢業後Rollins一起參與Miles Davis專輯”Dig”的錄製(1951),也曾參與Mingus 經典的”Pithecanthropus Erectus”專輯的錄製(1956),據說後來他被火爆的Mingus打了後就離開,1957年加入Art Blakey's Jazz Messengers樂團,參與了幾張專輯的錄音。Jackie McLean自己最早的專輯是在Prestige廠牌,1956~1957錄了幾張,像”4,5,and 6”, “Jackie’s Pal”, “Alto Madness”, “McLean’s Scene” …都是很正典的Hard bop作品。

45%26;6.jpg Alto_Madness.jpg

Jackie McLean早期有毒品問題,被取消酒店表演的牌照,只能靠錄音收入維生,後來他轉到Blue Note,因為Blue Note錄音酬勞較高機會也較多,1959~1967年間他在Blue Note共錄了20多張自己的專輯。1959~1961年間錄的幾張,都成為Hard bop的極品,像”New Soil”, “Jackie’s Bag”, “Bluesnik”…。另外,1960前後他還參與舞台劇”The Connection”的演出,與作曲的鋼琴師Freddie Redd在劇中演奏,這也讓他有機會工作了一陣子。

文章標籤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連續聽了1~2個月Blue Note式的Hard bop,從Horace Silver, Art Blakey, Jimmy Smith, Stanley Turrentine, Hank Mobley, Lee Morgan..., 雖然精彩但有點厭煩了,來換個口味,聽聽Red Garland的鋼琴三重奏,怎麼每一張都那麼悅耳動聽?難怪日本人特別喜歡重發他的專輯,出了一堆高音質的小LP。

IMG_20220122_111527.jpg

IMG_20220122_111549.jpg

Red Garland剛開始是學黑管和薩克斯風的,還當了一陣子拳擊手,直到18歲才改學鋼琴,起先受到Nat King Cole, Bud Powell, Ahmad Jamal的影響,後來才逐漸發展出自己的特色,1945~1955年間Red Garland曾幫Charlie Parker, Coleman Hawkins, Lester Young等大師伴奏過。
文章標籤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