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ie Holiday 可以說是爵士樂第一女伶,雖然她沒有 Ella Fitzgerald 或 Sarah Vaughan 那樣的音域和演唱技巧,可是她獨特的歌聲以及對情感的表達方式是無人能及的,也許是因為她曾經歷過如此悲慘的人生吧!

1915年她出生沒多久,擔任吉他手的父親(才16-7歲)就遺棄她們母女,當時她母親還只是青少女,就把她交給親戚隨便養,由於疏於教養,導致10歲時被性侵,送到教會的感化院監管了2年,後來雖然跟母親去了紐約,但卻被送去賣身貼補家用。

Billie Holiday 從小生活一直都很困頓,只能從音樂中尋找慰藉,喜歡聽 Bessie Smith 和 Louis Armstrong 的唱片跟著學唱歌,1930年初她開始在紐約的各俱樂部演唱,直到1933年被名製作人 John Hammond 發掘才有機會加入 Benny Goodman 樂團,進 Columbia唱片公司,接著又跟鋼琴師 Teddy Wilson 合作唱紅了一些歌曲,才逐漸成名。後來有機會跟 Duke Ellington, Count Basie, 甚至 Artie Shaw (白人) 等大樂團合作,也認識很多優秀的樂手,像 Lester Young, Buck Clayton, Johnny Hodges, Roy Eldridge, Benny Carter....等,當時她的男友薩克斯風手 Lester Young 幫她取個優雅的名號 "Lady Day",她也回稱他為 "Prez"。

Billie Holiday 在 Columbia這段期間(1933~1944),算是她最輝煌的時期,留下了很多經典錄音,她去世2~30年後,陸續被整理出來重新發行為九張 CD, "Quintessential Billie Holiday, Vol. 1~9"。2001年 Columbia再度將 Lady Day 的所有錄音,製作成極為精美的10CD套裝:

 

文章標籤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爵士樂聽了30餘年,對於比較前衛或自由類型的,了解很有限僅能淺嚐即止。
 
John Coltrane 無疑是爵士樂史最偉大的薩克斯風手,他從50年代在Blue Note或OJC廠牌時期的 Hard bop, 到60年初在Atlantic和Impulse!廠牌時期帶點前衛的Modal Jazz, 我都還蠻喜歡的,見一張買一張,直到1965年以後進入自由冥想時期,我就完全聽不懂了....., 只能避而遠之。
 
Coltrane在Atlantic時期的專輯,從Giant Steps, Ole' Coltrane, Coltrane Jazz, My Favorite Things, Coltrane Plays Blues......張張都是愛盤,唯獨他和前衛小號手Don Cherry合作的"Avant-Garde"這張,我遲遲都沒買,即使幾年前終於買了也沒聽,可能是看到這專輯名就卻步了,直到最近整理Atlantic Jazz Best Collection 1000這一系列,才拿出來聽。
文章標籤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 金曲獎頒獎完後,樂友們在臉書上討論最多的議題是「唱口水歌,怎麼可以得最佳國語專輯獎?」,這樣不是抹煞了創作型歌手的努力。我認為也沒甚麼不行的,如果妳在曲風或編曲上做了很大的改變,或是唱得比原唱好很多的話。只是Joanna的這張專輯似乎並沒有好到可以說服這些樂友們。

 

對於爵士樂而言,唱別人的歌曲倒是很稀鬆平常的事,所謂的標準曲(Standards)不斷的被歌手或樂手重新演繹,爵士樂重在即興演奏和樂手間的互動,所以通常是藉原曲的基礎再去發揮,用不同的編制不同的曲風,所以錄了一大堆專輯都是所謂的口水歌,例如"for Ella", "sings Lady Day", "Cole Porter songbook", "tribute to Miles Davis".......。

 

突然想到有兩張我很喜歡的專輯,都是爵士歌手對樂手致敬的專輯,這兩位歌手唱功都是頂尖的,而專輯的製作難度或用心度,也都很令人讚賞:

文章標籤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報通常只是用來做政治/政策文宣或是商業廣告,這種為特定目的而設計的海報,創意/構圖/用色都受到束縛,例如最常見的電影海報,雖然也很好看但比較不具藝術價值。

在二次大戰後,波蘭有一群藝術家試圖擺脫束縛,將繪畫美學與海報的簡潔與隱喻性結合,加入個人風格與色彩,形成一股波蘭海報流派(Polish School of Poster),其中一位領頭的海報藝術家Waldemar Świerzy,他的創作超過1500幅,其中有一系列畫音樂家肖像的作品馳名國際,尤其是"Jazz Greats"系列,用簡單的線條與色彩,充分表達出樂手的特色。

Charles Mingus.jpg

Charlie Parker.jpg

John Coltrane.jpg

文章標籤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ahsaan”

The Complete Mercury Recordings of Roland Kirk (10CD+1BonusCD)

Roland Kirk Boxset.jpg

 

Roland Kirk 可以算是爵士樂史上最會吹管的樂手,2歲時就瞎了,剛開始是先學喇叭,後來改吹各式各樣的薩克斯風和笛子,演奏技巧絕佳,可以一嘴塞進三隻薩克斯風同時吹,創造出獨特的聲音,還可以用鼻子吹笛,從R&B, Dixieland到最前衛的Free Jazz都難不倒他,真是奇才!

文章標籤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tlantic 廠牌在爵士樂方面,雖然沒有 Blue Note, OJC, Columbia, Verve.....那麼大,但也算是很有份量的,尤其 John Coltrane, Charles Mingus, Ornette Coleman, Charles LLoyd, MJQ/Milt Jackson...等樂手都在 Atlantic 留下不少經典專輯。
 

Atlantic Jazz Best Collection.JPG

在2012~4 年間,日本的 Atlantic 曾發過"Jazz Best Collection 1000"系列,挑出原版LP比較好的,用 24Bits Digital Remastering,日本樂評重新寫內文(但只有日文),限量發行定價只有 1,000 元日幣,除了常見的經典外,有很多都是未曾發行過的,最後總共發了約 4~500 個品項。

文章標籤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爵士樂貝斯手Gary Peacock 於2020/09/04去世,享年85歲,R.I.P.

Gary Peacock.jpeg

Gary Peacock 自己名下的專輯並不多,但是他是許多大師級樂手指定搭配的貝斯手,參與了很多經典作品,早期跟前衛薩克斯風手Albert Ayler,鼓手Tony Williams,鋼琴師 Paul Bley,後來比較常跟鋼琴師 Keith Jarrett,Masabumi Kikuchi(菊地章雅),Marilyn Crispell,Marc Copland 合作,尤其他是偉大的 Keith Jarrett Trio 成員,長達三十多年,共留下了二十多張專輯。
文章標籤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鋼琴+鐵琴的二重奏是很少見的,因為這二種樂器各自都可以表達旋律、和弦及節奏,碰在一起時,各自要拌演什麼角色?這已經超出我能理解的範圍了。
很難得昨天台灣爵士鋼琴一姊許郁瑛和鐵琴一姊蘇郁涵,就來這麼一場對話,二人默契十足,妳來我往火花四射的,真的很特別很精彩!

小鬼當家1.jpg

小鬼當家2.jpg

文章標籤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被譽最機智而演唱技巧絕佳的爵士女歌手 Annie Ross,於2020/7/21因病去世,享年89歲。R.I.P.

Annie Ross 1.jpg

Annie Ross 和 Judy Garland 類似,從小就被訓練歌舞才藝要培養成為明星,很早就開始擔任歌舞劇演員,也在俱樂部演唱,直到1950年代開始與Bebop爵士樂手/歌手合作,逐漸展露頭角。當時歌聲好的爵士女歌手到處都是,能夠模擬樂器即興scat演唱的也為數不少,但Annie Ross 是少數能夠將樂手的即興solo,賦予歌詞演唱出來的,這稱為 Vocalese。1952年她參與Vocalese先驅King Pleasure的錄音,其中她唱紅的曲子"Twisted"就是將當年著名薩克斯風手Wardell Gray的solo填詞唱出來的,在Vacalese這方面她也算是先驅之一。

Annie Ross 2.jpg

1957年Annie Ross與Dave Lambert, Jon Hendricks,組成"Lambert, Hendricks & Ross"演唱團體,推出"Sing A Song of Basie"專輯,演唱Count Basie大樂團的音樂,LH&R 合作的五年成為爵士樂史上最傑出的演唱團體,Annie Ross無疑是其中的靈魂人物,當她在1962年離開團體後,就很難找到可以替代的人選了。

文章標籤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片中的這些爵士樂經典專輯中,有個共同點,鼓手都是Jimmy Cobb,他在2020/05/24因肺癌去世,享年91歲。

 

Jimmy Cobb.jpg

 

史上最暢銷的爵士樂專輯應該是Miles Davis在1959年錄的"Kind of Blue" (左上),當時參與錄製的樂手都是大師,但都已經去世超過30年了,除了最不受矚目的鼓手Jimmy Cobb,到90歲還推出新專輯。1959年錄製時,Miles Davis只交代他 "Just make it sound like it’s floating",完全也沒彩排過。他總是能穩定持續地扮演好他的角色,從不搶了主奏樂手的鎂光燈,即使輪到他的solo,他也不會狂敲猛打的。

文章標籤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