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本文曾刊於「唱片音響購買指南」第29期,1995/04/30 出刊。 

在爵士樂唱片界中,可以說是由 Fantasy、Verve、和 Blue Note 三足鼎立、瓜分天下。在國內由滾石唱片公司代理 Fantasy 的唱片,於前年以極低價位推出「滾石爵士音樂百科全書」,以引介旗下 Prestige、Riverside、Pablo、Contemporary、Milestone 等廠牌的百餘張爵士樂經典唱片;去年寶麗金(Polygram)公司也不甘示弱,推出平價的「爵士音樂手冊」以促銷其 Verve、EmArcy、Gitanes 等廠牌的爵士樂唱片;在國內一向冷門的爵士樂唱片市場,頓時間掀起濃濃的戰火,然而最早創立、對爵士樂的發展影響甚鉅的 Blue Note ,在國內似乎未受到唱片公司或代理商的青睬,在一般唱片行根本很難找得到 Blue Note 的蹤跡,只有在淘兒唱片行(Tower Record)可以找到一些,一座爵士樂的寶藏就這樣被埋沒了,甚為遺憾,也令人費解。

Blue Note,藍音符(有人翻譯為藍調,為避免和 Blues 音樂混淆,藍音符似乎較為貼切)唱片公司成立於1939年,由德裔的阿弗雷德‧萊恩(Alfred Lion)所創辦,其培養的樂手不計其數,較著名的有鋼琴手賽隆尼士‧蒙克(Thelonious Monk)、荷勒士‧錫爾弗(Horace Silver)、荷比‧韓考克(Herbie Hancock)、鼓手亞特‧布雷基(Art Blakey)、薩克斯風手戴克斯特‧高登(Dexter Gordon )、傑基‧麥克林(Jackie McLean)、偉恩‧蕭特(Wayne Shorter)、漢克‧莫伯利(Hank Mobley)、喬伊‧韓德森(Joe Henderson)、史丹利‧特倫泰(Stanley Turrentine)、小喇叭手李‧摩根(Lee Morgan)、弗烈迪‧哈巴特(Freddie Hubbard)、風琴手吉米‧史密斯(Jimmy Smith)、吉他手葛蘭特‧谷林(Grant Green)等;有些樂手雖然只在藍音符做蜻蜓點水式的停留,但卻留下不朽的作品,如約翰‧柯川(John Coltrane)的 "Blue Train"、梭尼‧羅林斯(Sonny Rollins)的 "Newk's Time"、邁爾斯‧戴維斯(Miles Davis)的 "Birth of the Cool"、艾瑞克‧杜菲(Eric Dolphy)的 "Out to Lunch!"、和巴德‧鮑威爾(Bud Powell)的 "The Amazing Bud Powell Volume 1" 等。 

藍音符一向秉持傳統爵士樂曲風,甚至大部份的唱片封套也都維持其一貫的風格-樂手的黑白照片套上單色底,再加上不同顏色的字,這都是由瑞德‧邁爾斯(Reid Miles)設計、法蘭西斯‧沃夫(Francis Wolff)攝影的,雖然簡單但是很有味道。在五○年到六○年中,藍音符可以說是呼風喚雨,簡直就是爵士樂的代名詞,除了亞特‧布雷基和荷勒士‧錫爾弗共創硬包勃(Hard Bop)樂風外,吉米‧史密斯也將電子風琴帶入爵士樂, 藍音符更是培植了許多能獨當一面的新秀;然而到六○年代末,搖滾樂的風靡轉移了人們對音樂的喜好,導致爵士樂手紛紛跨行另求生路,在七○年代藍音符幾乎停頓,難得出片;1981年時旗下藝人僅剩錫爾弗一人;1984年 EMI 唱片公司併購藍音符,使其重生,但樂風則較以往富變化,以迎合大眾的口味,如吉他手史丹利‧喬登(Stanley Jordan)的〝Magic Touch〞就是張非常暢銷的融合爵士(Fusion Jazz)作品。 

最近發現在幾張 Blue Note 的唱片上貼有「25 Best Albums -- Blue Note」,也就是「藍音符最好的25張唱片」的貼紙,唱片公司採此促銷手法是有些風險的,因為如果「最好的」還不受欣賞,那其他未選出的唱片就不須考慮了,所以這25張唱片必須是「叫好又叫座」的,錄音效果也要有一定水準。當然,這25張唱片並不絕對是最好的,因為同一樂手的唱片只能選出一張以免重複,樂手也必須有相當的知名度以免選購者猶豫,還必須顧及各種不同樂風以擴大聽眾層面,總括來看,所甄選出的這25張唱片的確是名符其實的經典之作,值得全部收藏,其中有幾張是掛 Pacific Jazz、Capitol Jazz、Roulette Jazz 等廠牌,而非 Blue Note,不過這些都是同屬 EMI 唱片公司,只是較偏西岸爵士(West Coast Jazz)曲風。 

當我初次看到這25張唱片目錄時,很高興地發現自己三年多來的收藏中,已擁有其中的12張,經過二個多月來的搜尋,到目前為止只差一張,於是先將個人的心得與爵士樂的同好分享,並將其他相關的評鑑列出以供各位參考:(以下序號與排名無關) 


1. Moaning(企鵝評鑑 ★★★☆)- Art BLAKEY and the Jazz Messengers , 10/1958 , #7 46516 2



小喇叭手-李‧摩根(Lee Morgan)
中低音薩克斯風手-班尼‧高森(Benny Golson)
鋼琴手-巴比‧逖蒙斯(Bobby Timmons)
貝斯手-吉米‧瑪瑞特(Jymie Merritt)
鼓手-亞特‧布雷基(Art Blakey) 





在第28期「唱片音響購買指南」中,曾經詳細介紹過布雷基與爵士傳教士的幾張經典名片,只是當時還來不及搜集到此張唱片,否則早就稱頌不已了。此時的爵士傳教士,可以說是他們在五○年代最佳的組合,其中摩根、高森、和逖蒙斯都是當時藍音符最熱門的樂手,整張唱片仍然是硬包勃的曲風,其中的〝Moanin'〞和〝Blue March〞都成為爵士傳教士的代表作。 

標題曲〝Moanin'〞是逖蒙斯的曲子,他先以放克(Funk)節奏的鋼琴起頭,接著年僅二十歲的摩根以極為巧妙的手法,將慢板節奏吹得火熱無比,抑揚頓挫間拿捏的恰到好處,頗有「暈眩」吉勒斯比(Dizzy Gillespie)的氣勢,高森的獨奏明快而流暢無比,逖蒙斯再以放克味的鋼琴串回主旋律,真是精彩無比的演出;〝The Drum Thunder Suite〞顧名思義是布雷基表現其絕世鼓藝的曲子,全曲分三段進行,首段以隆隆的鼓聲來摹擬雷鳴聲,第二段則加入了拉丁音樂節奏,第三段則為放克的旋律,布雷基貫穿全曲,小喇叭、薩克斯風、和鋼琴用來連接三段不同曲式,逖蒙斯有段很傑出的獨奏;〝Blue March〞是高森的名曲,以紐澳良(New Orleans)式鼓號樂隊的進行曲式為前序、間歇、和結尾,中間則分別穿插摩根、高森、和逖蒙斯精彩的即興獨奏,布雷基很巧妙地將進行曲和爵士樂融合為一。 

2. Blue Train(企鵝評鑑 ★★★☆)- John COLTRANE , 09/1957 , #7 46095 2

 

小喇叭手-李‧摩根(Lee Morgan)
伸縮喇叭手柯提斯‧傅勒(Curtis Fuller﹞
中低音薩克斯風手-約翰‧柯川(John Coltrane)
鋼琴手-肯尼‧朱(Kenny Drew)
貝斯手-保羅‧錢伯士(Paul Chambers)
鼓手-"菲利" 喬伊‧瓊斯("Philly" Joe Jones) 




柯川可以說是繼「菜鳥」查理‧派克(Charlie Parker)之後最偉大的薩克斯風手,一個不斷在追求音樂新領域的爵士樂手,由包勃、硬包勃、到現代爵士(Modern Jazz)、自由爵士(Free Jazz)不斷超越自我。錢伯士與瓊斯是柯川在邁爾斯‧戴維斯五重奏(曾在第11期「CD 購買指南」中介紹過)共事過的老搭檔,傅勒則是僅次於傑‧傑‧強森(Jay Jay Johnson)的伸縮喇叭手,朱也是一位具有紮實技巧的藍調鋼琴手。這張專輯是柯川為藍音符唱片公司灌錄的僅有一張,也是柯川早期中最精彩的作品。 

標題曲〝Blue Train〞以三管低調共鳴奏出主旋律,好像火車在啟動般,接著柯川以其尖銳迅速的薩克斯風劃破沈寂,就好比一輛加了過多煤炭的火車呼嘯而過,摩根則繼續加煤炭讓火車達到極速,傅勒使火車在高速下平穩滑行,在交棒給朱的放克鋼琴之前,可以遠遠的聽到摩根吹的反復樂節(riff)使換檔平順,最後錢伯士以一段簡潔的獨奏帶回主旋律,好像踩剎車讓火車進站;〝Locomotion〞也是硬包勃的曲風,以隆鼓聲為起頭,在柯川真的進入即興獨奏之前,經過三次的反復樂節逐步墊高,緊接著傅勒有一段快速(伸縮喇叭不易吹快)的獨奏,摩根則來段克利福‧布朗(Clifford Brown)式的小喇叭獨奏,朱和瓊斯也都露了一手,最後再以兩段反復樂節逐步結束;老歌〝I'm Old Fashioned〞則是慢板抒情曲,柯川難得表現其柔情的另一面,傅勒、朱、和摩根也都有極為浪漫的演出,任何人聽了都會沈醉其中。 

3. Blue and Sentimental(企鵝評鑑 ★★★)- Ike QUEBEC , 12/1961 , #7 84098 2

 


中低音薩克斯風、鋼琴手-艾克‧魁北克(Ike Quebec)
吉他手-葛蘭特‧谷林(Grant Green)
貝斯手-保羅‧錢伯士(Paul Chambers)
鼓手-"菲利" 喬伊‧瓊斯("Philly" Joe Jones) 





大部份的樂迷對於魁北克較為陌生,他早在四○年代中就已效命藍音符了,當時他從事幕後錄音製作的工作,但是他並沒有為自己灌錄多少唱片,他也是一位很有天賦的〝星探〞,著名的中低音薩克斯風手戴克斯特‧高登,就是他所發掘的,二次大戰後,大樂團(Big Band)型式逐漸沒落時,他對於藍音符的走向有很大的影響;谷林是藍音符刻意培養的吉他手,雖然他的名氣不如同時期的威士‧蒙哥馬利(Wes Montgomery),但是他濃濃的藍調吉他搭配魁北克柔美的薩克斯風,簡直扣人心弦,此張唱片的成功,谷林居功不小;錢伯士和瓊斯在此張唱片中較沒有表現機會。整張唱片的曲風介於搖擺(Swing)和包勃間,情感的表達勝於技巧的表現,呈現出一般人所謂的「爵士風情」。 

標題曲〝Blue and Sentimental〞所要表達的就是淒美和感性,艾克吹奏薩克斯風的音色,豐厚而醇美,有如薩克斯風大師柯曼‧霍金斯(Coleman Hawkins),而他那種發自內心的深情演出則是罕聞的,接著谷林的吉他獨奏也不讓艾克專美於前,雖然沒有展現高超的技巧,但也充分掌握住藍色的憂鬱感;〝Blues for Charlie〞是谷林為紀念英年早逝的爵士吉他始祖-查理‧克里斯汀(Charlie Christian)而作的,簡直就是純正的藍調曲子,這正是谷林的專長,而艾克的獨奏更是不可多得,寬廣的音域,渾厚而深遠的音色,令人有濃烈得化不開的感受;〝That Old Black Magic〞是一首懷舊的搖擺舞曲,也是這張唱片中節奏較快的,在錢伯士和瓊斯的推進下,艾克和谷林都盡情的發揮演奏技巧。 

4. Workout(企鵝評鑑 ★★★☆)- Hank MOBLEY , 03/1961 , #7 84080 2

 


中低音薩克斯風手-漢克‧莫伯利(Hank Mobley)
吉他手-葛蘭特‧谷林(Grant Green)
鋼琴手-溫頓‧凱利(Wynton Kelly)
貝斯手-保羅‧錢伯士(Paul Chambers)
鼓手-"菲利" 喬伊‧瓊斯("Philly" Joe Jones) 




莫伯利可以說是中低音薩克斯風的中量級冠軍,不管是音量或名氣,他都無法和重量級的柯川、羅林斯、或者霍金斯相提並論,也不能拿他來和輕量的領導者史坦‧蓋茲(Stan Getz)比較,不過在十多年內他一直都維持著一定的水準。我們很難將他的音樂歸類,雖然他曾是爵士傳教士的一員,可是他的吹奏又不夠「硬」,不能歸類為硬包勃,更不像酷爵士(Cool Jazz)的輕柔。凱利是很有天份的鋼琴手,雖然沒有為自己留下幾張唱片,但是他幫無數樂手創造佳績,包括戴維斯的不朽經典〝Kind of Blue〞,莫伯利的前兩張企鵝評鑑四星級的佳作〝Soul Station〞、〝Roll Call〞也是和凱利合作的。谷林在此張唱片中的份量也很重,指法飛快有異於在前一張艾克唱片中的表演,但是同樣可圈可點。 

〝Workout〞是莫伯利的曲子,由瓊斯帶頭,莫伯利在兩段重複的主旋律後,隨即展開〝菜鳥〞派克式的即興獨奏,可聽出莫伯利受派克的影響頗深,接著谷林、凱利、和瓊斯分別都來一段精彩無比的獨腳戲,這可算是在此張唱片中較接近硬包勃的曲目;〝Uh Huh〞也是莫伯利的曲子,以輕鬆平易的主旋律開始,由吉他和鋼琴填補薩克斯風的空隙,在莫伯利長而流暢的獨奏後,同樣由谷林和凱利接手,兩人都以藍調方式彈奏,很難得錢伯士也露了一手新穎的貝斯即興獨奏;〝Greasin' Easy〞中,莫伯利以自信而調皮的方式,吹奏出既傳統又有些放克的藍調味,非常獨特。 


5. Speak No Evil(企鵝評鑑 ★★★★)- Wayne SHORTER , 12/1964 , #7 46509 2

 


小喇叭手-弗烈迪‧哈巴特﹝Freddie Hubbard)
中低音薩克斯風手-偉恩‧蕭特(Wayne Shorter)
鋼琴手-荷比‧韓考克(Herbie Hancock)
貝斯手-隆‧卡特(Ron Carter)
鼓手-艾爾文‧瓊斯(Elvin Jones) 




蕭特自1959年起曾經為布雷基的爵士傳教士效命五年,著名的〝Mosaic〞、〝Free For All〞(在第28期「唱片音響購買指南」中曾經詳細介紹過)、和〝A Night In Tunisia〞等專輯中都可以聽到蕭特精彩的演出。後來加入邁爾斯‧戴維斯的樂團,在六○年末搖滾樂盛行時,曾經參與戴維斯對融合爵士影響最大的唱片-〝Bitches Brew〞,到七○年初,蕭特和喬瑟夫‧薩文奴(Josef Zawinul)離開戴維斯而共同創立「氣象報告」樂團(Weather Report),成為當時最成功的融合爵士樂團之一。本張專輯是蕭特由布雷基的硬包勃過渡到戴維斯的融合爵士時期間所錄製的,所有曲子由他自己一手包辦,充分表現出個人的意念,風格接近於柯川在六○年代的音樂型態,其他樂手包括哈巴特、韓考克、卡特、瓊斯等人,都是能獨當一面的大將,使這張唱片成為蕭特的代表作。 

整張唱片所要表達的是那種「煙霧濛濛、野花遍佈的神秘景象,蘊育著許多傳奇故事的地方」的心靈感覺,而非外在的演奏技巧,所以蕭特的音符在虛無飄渺間,忽隱忽現;〝Witch Hunt〞在本質上有點像藍調,但是蕭特吹得有點詭異的美感,完全表達出標題「魔法的迷惑」的意境,哈巴特的獨奏則是比較接近傳統爵士的曲調,接著韓考克的鋼琴很微妙地銜接上,漂浮的琴韻延續了蕭特欲表達的詭異感;〝Dance Cadaverous〞以陰沈的低調奏出序曲,有如莊嚴的葬禮音樂,接著鋼琴的獨奏也是以較為嚴謹而流暢的方式處理,蕭特則以柔緩而哀怨的曲調表現枯槁的氣氛,經過幾次特別的半音階的變調,再回復到莊嚴的主旋律;標題曲〝Speak No Evil〞中,蕭特的即興獨奏不斷在嘗試新的節奏和旋律,試圖擺脫傳統爵士的範疇,哈巴特的即興獨奏也有異於尋常的技巧表現,前後則有很引人入勝的主旋律環繞著。 


6. The Atomic Mr. Basie(企鵝評鑑 ★★★★)- Count BASIE , 10/1957 , 8286352

 



「伯爵」‧貝西大樂團

尼爾‧海夫提編曲 





貝西可以說是爵士樂的長青樹,早在1928年搖擺樂(Swing)的萌芽期,就開始在樂團演奏,直到1984年去世前仍很活躍,長達五十餘年的爵士生涯,他經歷了爵士樂的各個不同階段,不過他的樂風並沒有多大的改變。貝西年輕時曾向繁音節拍鋼琴大師費茲‧瓦勒(Fats Waller)學風琴,也曾在默片電影院擔任幕後的鋼琴配音,直到1928年加入肯薩斯市(Kansas City)當地的樂團,才正式展開演藝事業,1935年自組一個7~9人的樂團,其中包括薩克斯風大師李斯特‧楊、及鼓手何‧瓊斯(Jo Jones),當時秀場的主持人為了讓他與「伯爵」‧海恩斯(Earl Hines)、「公爵」‧阿靈頓(Duke Ellington)齊名,而封他「伯爵」(Count)。1937年班尼‧古德曼(Benny Goodman)在收音機上聽到他們的演奏後,即引介 Decca 公司為他們錄音,〝One O'clock Jump〞、〝Jumpin' at the Woodside〞、〝Every Tub〞等曲使他們一炮而紅,這是貝西大樂團的全盛時期,除了李斯特外,薩克斯風手賀雪‧伊文斯(Herschel Evans)、小喇叭手巴可‧克雷頓(Buck Clayton)、哈利‧愛迪生(Harry Edison)、以及歌手吉米‧洛遜(Jimmy Rushing)等樂手都是一時之選,他們善於以較強的節奏和較烈的管樂吹奏,將藍調曲的憂鬱轉為歡愉,使人聞之起舞,雖然是大樂團型式,貝西也維持小樂團的靈活度,讓樂手也能有所發揮。1940年李斯特因拒絕在13號星期五進錄音室,而遭貝西革職,自此後樂手的更迭頻繁,又逢戰後流行小樂團的包勃樂風,於是貝西大樂團逐漸衰退,直到剩下七人。1952年貝西重新組團,網羅小喇叭手喬伊‧紐曼(Joe Newman)、薩克斯風手、法蘭克‧魏斯(Frank Wess)、吉他手弗烈迪‧谷林(Freddie Green)、渾厚的歌手喬伊‧威廉斯(Joe Williams)、及精緻的編曲家海夫提,陣容堅強,也為貝西創造另一高峰,本張專輯中又加入了一位優異的小喇叭手賽德‧瓊斯(Thad Jones),使得此專輯成為此時期最好的作品,之後的二十餘年,貝西就很難再超越此張的成績了。 

如果您因為不喜歡大樂團的「太講究編曲,而缺乏即興的自由度」,而錯過了此張專輯,那您就失算了,因為此唱片不但編曲一流,還保有許多獨奏者的發揮空間。通常貝西並不會彈得很多,所以大部份人對他的鋼琴造詣沒什麼印像,而〝The Kid From Red Bank〞中貝西則從頭貫穿到尾,充分表現出他精湛的琴藝,尤其是繁音節拍鋼琴的底子很紮實;〝Duet〞是以賽德‧瓊斯和喬伊‧威廉斯兩管加弱音器的小喇叭,以哀嚎似的聲音,或齊奏或交互演奏出動聽的主旋律,並且以特殊技巧,製造出許多獨特的聲音,海夫提的編曲尤其精彩,將整曲增添了許多色彩;〝Flight Of The Foo Birds〞、〝Double-O〞、〝Whirly-Bird〞、〝Fantail〞等曲雖然是大樂團型式,但是都穿插有頗為激烈的獨奏,有如「菜鳥」派克式的薩克斯風,這是有別於四○年代的大樂團,而海夫提雕琢的痕跡處處可聞,可見其用心良苦。 


7. Cool Struttin'(缺企鵝評鑑)- Sonny CLARK , 01/1958 , #7 46513 2

 


小喇叭手-亞特‧發默(Art Farmer)
中高音薩克斯風手-傑基‧麥克林(Jackie McLean)
鋼琴手-梭尼‧克拉克(Sonny Clark)
貝斯手-保羅‧錢伯士(Paul Chambers)
鼓手-"菲利" 喬伊‧瓊斯("Philly" Joe Jones) 




又是一位英年早逝的好手!克拉克在海洛因和酒之間掙扎了幾年後,於32歲就劃下了人生的休止符,在短暫的演藝生涯中,他所留下的作品不多,所以也不容易被想起。克拉克早年在西岸爵士(West Coast Jazz)發源地-加州何摩莎海灘(Hermosa Beach)附近演奏,曾是霍華德‧藍希(Howard Rumsey)著名的燈塔餐廳(Lighthouse Cafe')樂團的一員,後來到紐約發展,曾與羅林斯合作,加入藍音符後,除了本張外較為著名的作品還有〝Leapin' And Lopin'〞,也參與了高登的二張經典之作〝Go!'〞和〝A Swingin' Affair'〞。當克拉克彈奏時,神情怡然自得,音符好像很自然的就流到他的手指,所以他較喜歡現場實況錄音,雖然他曾受到保威爾的影響,但後來也逐漸彈出自己的風格。此張唱片可真是眾星雲集,發默和麥克林也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名氣都比克拉克還響,所以此張唱片成為硬包勃愛好者不可或缺的收藏品。 

標題曲〝Cool Struttin'〞是克拉克的曲子,以雙管齊奏出「昂首闊步般」的主旋律後,克拉克或疾或徐地來段帶藍調味的鋼琴即興,然後由發默和麥克林分別有段精彩獨奏後,克拉克意猶未盡地再來一段獨奏,接著錢伯士也忍不住秀一段貝斯「拉」彈絕活,最後再回到昂首闊步般的節奏;〝Blue Minor〞也是由克拉克作曲,以大樂團(Big Band)時代的風格為始,接著麥克林、發默、和克拉克各自都來段長達二、三分鐘的即興獨奏,表現的淋漓盡致,在錢伯士一小段獨奏後,輪回大樂團式的主旋律;〝Deep Night〞很難得以鋼琴獨奏開頭,似乎在表達「深沈之夜」的意境,然後發默也是以低調的小喇叭延續沈穩曲風,麥克林則轉而激昂有如「菜鳥」派克般的熱勁,在克拉克做收前,瓊斯也有段難得的獨奏。 


8. Midnight Blue(企鵝評鑑 ★★★)- Kenny BURRELL , 01/1963 , #7 46399 2

 


中低音薩克斯風手-史丹利‧特倫泰(Stanley Turrentine)
吉他手-肯尼‧巴勒(Kenny Burrell)
貝斯手-梅傑‧荷禮(Major Holley)
鼓手-比爾‧英格里希(Bill English)
康茄鼓手(Conga)-雷‧巴瑞托(Ray Barretto) 




巴勒可以算是最敬業的樂手,他演奏時永遠不會失控,又似乎有永不耗竭的精力,他的風格和另一位吉他大師喬伊‧帕斯(Joe Pass)較接近,都屬於穩健內斂型的樂手,會盡力去搭配不同樂手的音樂型態,而不喜歡尖銳放縱的彈奏以表現自我。他的音樂基本上較偏包勃和藍調節奏(rhythm-and-blues),但是他可以彈奏的音樂範疇很廣,在他另一張由吉爾‧伊文斯(Gil Evans)編曲的專輯〝Guitar Forms〞中,巴勒很成功的展現各種不同風格的彈奏,包括藍調、弗拉門哥(Flamenco)、古典、西班牙、拉丁、民謠、和現代爵士等。而在此張唱片中,巴勒則專注於他所鍾愛的藍調吉他,他早期曾在底特律(Detroit)和一個很藍調的樂團演奏過一段期間,他希望能重拾那種藍調的感覺,此張唱片的另一個特色是沒有鋼琴(pianoless),並非鋼琴和吉他不搭調,而是巴勒覺得鋼琴的音色較不適合他想營造出的那種氣氛。特倫泰也是由藍音符所栽培出的樂手,他是藍調味相當重的中低音薩克斯風手,常和風琴手合作,像史密斯、以及他的妻子雪莉‧史考特(Shirley Scott),有特倫泰的參與,此張唱片可就更藍調了。 

〝Chitlins Con Carne〞本質上是藍調曲,但加入了拉丁音樂的節奏,全曲都可以很明顯的聽到康茄鼓大師巴瑞托徒手拍打康茄鼓的清脆節奏,別有一番風味,特倫泰先以低調的拉丁味(Bossa Nova)吹出序曲,接著巴勒導入節奏藍調曲風,特倫泰也以哀嚎式吹法表達強烈的藍調味,然後有段吉他和薩克斯風一來一往的對話,再以Bossa Nova 結尾;〝Wavy Gravy〞是帶有華爾滋(waltz)節奏的藍調曲,貝斯手荷禮先彈出華爾滋的節奏建立整曲的基礎結構,巴勒隨手的即興彈奏穿插於貝斯節奏間,再逐漸導入特倫泰深喉式的吹奏,相當動人的即興演奏,巴勒也延續其激越的獨奏,使得此曲成為全片中最精彩的演出;〝Saturday Night Blues〞是很典型的藍調曲,巴勒先在背後營造憂鬱的氣氛,由特倫泰主導整曲的即興演奏,藍得不能再藍的吹奏,令人覺得週末的夜晚的確是整週中最憂鬱的夜。 


9. Money Jungle(企鵝評鑑 ★★★☆)- Duke ELLINGTON , 09/1962 , #7 46398 2

 



鋼琴手-公爵‧阿靈頓(Duke Ellington)
貝斯手-查理‧明格斯(Charlie Mingus)
鼓手-馬克斯‧羅契(Max Roach) 





阿靈頓、明格斯、和羅契,這樣的組合稱之為三重奏(trio)恐怕不太合適,而應稱之為三頭統治(triumvirate),因為他們都是爵士樂大師中的大師,用三言兩語來介紹他們唯恐不敬,留待以後再做詳細的專文介紹。阿靈頓的得力右手比利‧史崔洪(Billy Strayhorn)曾說:「阿靈頓彈鋼琴,但他的真正樂器是他的樂團」,在阿靈頓五十年的演藝生涯中,他一直都帶領著一個數十人的大樂團,作曲和編曲無數,可是很難仔細聽到他精湛的琴藝,在這張唱片中就可一飽耳福了。阿靈頓、明格斯、和羅契三人幾乎都不曾為藍音符灌過唱片,很難得的留下這樣歷史性的交集,當時的明格斯和羅契都可歸為現代爵士者(Modernist),但也都發展出個人獨特的風格了,阿靈頓在他們的交互影響下,展現出和以前完全不同的曲風,這張唱片也因而彌足珍貴了。雖然幾乎所有的曲子都是由阿靈頓所作,不過阿靈頓的樂迷也許較不能適應這樣的演奏方式,反而明格斯的樂迷會非常的欣賞,因鼓手部份的錄音偏弱,羅契的表現較不能突顯出來。 

〝Very Special〞是帶點藍調味但速度稍快的曲子,還不算偏離傳統,有不少部份是阿靈頓的即興演奏,不管是技巧上或是意境上的掌握都無懈可擊,由此曲可以證明阿靈頓也是名符其實的鋼琴大師;〝Switch Blade〞是藍調味頗濃的曲子,阿靈頓在樂句間留下很多的空間讓明格斯發揮,不過每一個琴音也顯得更搶耳,明格斯的貝斯彈得強韌如牛筋,還有一段即興獨奏,可惜後半段好像被切掉了;〝Caravan〞是一首爵士名曲,演奏過此曲的樂手無數,不過絕大多數都是以管樂器來吹奏主旋律,而以鋼琴為主奏的倒是罕聞,這也是爵士樂迷人的地方,同樣的曲子,總是有不同的感受,隨時都能給人驚喜。〝Backward Country Boy Blues〞是帶點趣味的藍調,以明格斯強勁的貝斯導出主旋律並且貫穿全曲,阿靈頓的藍調鋼琴彈於其上,偶或有輕快的節奏,好比鄉村頑童踏著輕快的步伐,明格斯也以重音加強之,頗為有趣。 


10. Back at The Chicken Shack(企鵝評鑑 ★★☆)- Jimmy SMITH , 04/1960 , #7 46402 2

 


電子風琴手-吉米‧史密斯(Jimmy Smith)
中低音薩克斯風手-史丹利‧特倫泰(Stanley Turrentine)
吉他手-肯尼‧巴勒(Kenny Burrell)
鼓手-唐納德‧巴里(Donald Bailey) 





史密斯在早期是鋼琴手,也學過貝斯,一直到28歲(1953年),他才開始接觸電子風琴(Hammond organ),儘管早期胖子華勒(Fats Waller)和貝西伯爵(Count Basie)認為風琴在本質上並不具備爵士樂的語言,也無先例可考,但是史密斯卻在短短的三年內成功地將電子風琴帶入爵士樂,這就好比柯曼‧霍金斯之於中低音薩克斯風,同是開創歷史的樂手。幸而藍音符別具慧眼,在無他人可供比較的情況下,肯為他灌錄一系列的唱片-〝The Champ〞、〝The Sermon〞、〝Cool Blues〞等,以及這張唱片都是著名的作品,使得史密斯的聲名大噪,也因而掀起一股電子風琴的熱潮。史密斯建立了個人獨特的彈法,以腳踏鍵盤踩出不間歇的低音貝斯、左手彈穩實的和弦、右手彈銳快的旋律,以電子風琴完全地取代了他曾學過的鋼琴和貝斯,在音樂上則融合了包勃、藍調、靈魂歌、和現代節奏,在電子風琴的領域內,無不奉他為宗師,至今尚無人能出其右者。在1962年,最著名的爵士樂專業雜誌-重拍(Down Beat)的年度讀者票選中,史密斯被選為最佳「雜項樂器」樂手,使電子風琴首度超越其他非主流樂器。 

標題曲〝Back At The Chicken Shack〞是史密斯作的曲子,由電子風琴的序曲我們就可以感受到「回老家」(down home)的意境,特倫泰以同樣的感覺重複序曲,然後史密斯、巴勒、特倫泰分別來段不疾不徐的獨奏,但是將「回老家」的心情表達的更為強烈,就好像「近鄉情卻」的感覺;〝Minor Chant〞是特倫泰的曲子,由電子風琴導出薩克斯風的主旋律,特倫泰重複幾次後,開始展開長達三分半鐘的精彩獨奏,接著史密斯展現他那無人可及的電子風琴絕技,在一段薩克斯風和鼓的對白後,特倫泰再回到重複的主旋律;〝On The Sunny Side Of The Street〞是一首聽起來蠻熟悉的抒情曲,可是又想不起在那裡聽過,也許熟悉的是那種愉悅的心情,「散步在陽光煦煦的街上」,薩克斯風以輕快浪漫的曲調奏出主旋律,巴勒的即興獨奏也維持輕快的調子,不再是哀怨的藍調吉他,特倫泰和史密斯各接一段即興獨奏後,再回到令人愉悅的主旋律。 


11. Birth of The Cool(企鵝評鑑 ★★★★)- Miles DAVIS , 01~04/1949,03/1950 , #7 92862 2

 小喇叭手-邁爾斯‧戴維斯(Miles Davis)
伸縮喇叭手-傑‧傑‧強森(Jay Jay Johnson)、凱‧溫丁(Kai Winding)
法國號手-裘尼‧柯林斯(Junior Collins)、珊蒂‧西葛絲登(Sandy Siegelstein)、甘瑟‧舒勒(Gunther Schuller) 
低音大喇叭手-約翰‧巴伯(John Barber)
中高音薩克斯風手-李‧康尼滋(Lee Konitz)
低音薩克斯風手-傑利‧慕李根(Gerry Mulligan)
貝斯手-喬伊‧舒曼(Joe Schuman)、尼爾森‧伯伊得(Nelson Boyd)、艾爾‧馬其朋(Al Mckibbon)
鋼琴手-艾爾‧海格﹝Al Haig)、約翰‧劉易士﹝John Lewis)
鼓手-馬克斯‧羅契(Max Roach)、肯尼‧克拉克﹝Kenny Clarke)
主唱-肯尼‧黑古德(Kenny Hagood) 

在第11期「CD購買指南」中,曾經詳細介紹過戴維斯,所以不在此重複。此張唱片可以說是爵士樂的一個轉捩點,也是戴維斯擔任領導人的第一張專輯,時值四○年代末期,包勃曲風逐漸被融入拉丁、現代節奏,另有一群求新求變的年輕樂手,在紐約曼哈頓區第52街的俱樂部表演完後,喜歡聚集在著名編曲家吉爾‧伊文斯座落於鄰近之第55街的公寓,雖然是擁擠陰暗的小房間,可是在這裏可以無拘無束的討論音樂,或爭論任何事情,伊文斯幾乎不曾拒絕過任何樂手,即使是喝得爛醉,他不但給樂手們編曲上的建議,也善於調解紛爭,讓大家「酷」下來,「菜鳥」、「暈眩」、羅契、慕李根、康尼滋、劉易士、喬治‧羅索(George Russel)、和戴維斯等人都是伊文斯的常客。戴維斯自知無法像「菜鳥」那般快而烈的吹奏,所以他希望能找出一種可以突顯自己的型式,經由與伊文斯和慕李根討論後,創造出這種較為清新柔順的包勃,稱之為「酷」爵士(Cool Jazz),因此這張唱片也名為「酷爵士的誕生」(Birth Of The Cool),整張唱片共分三次錄音,都是由伊文斯和慕李根編曲,並由不同的九人樂團(nine-piece band, nonet)演奏,其中有兩項樂器是首次出現在爵士樂-法國號(French horn)、低音大喇叭(tuba),不但具有豐富的聲音,更是具有歷史性的唱片。

 〝Move〞的序曲由康尼滋的薩克斯風主奏,但在背後我們可以聽到許多不同的樂器聲,尤其是低音大喇叭的聲音,很難有機會聽到,在混雜的聲音後戴維斯和康尼滋的獨奏顯得格外清晰而精彩,結尾前羅契也來幾段空間與定位感十足的鼓法,好像吃下顆定心丸般的篤定;〝Godchild〞以渾厚有力的低音大喇叭主奏序曲,接著戴維斯以小喇叭輕而易舉的劃破沈寂,來段頗為動聽的即興獨奏,在安插一小段間奏後,銜接而上的是慕李根的獨奏,輕鬆自得絲毫不費力氣,結束前還安排一小段伸縮喇叭獨奏,使結尾不致於冗長;〝Rouge〞在一段眾樂器混音的序曲後,劉易士的鋼琴獨奏格外清新,康尼滋的獨奏也令人怡然自在,戴維斯在一段獨奏後,眾樂器逐漸加入伴奏而成結尾曲。由此張唱片可以體會「透過好的編曲能讓主奏者輕易的突顯出來,不一定要藉由大音量、銳利的音調、和高超的演奏技巧來表現」。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Jazz 爵士樂 Blue Note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凱哥 的頭像
    凱哥

    凱哥 影音生活誌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