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樂評家Leonard Feather對薩克斯風手Hank Mobley下了最貼切的評論,就是「中量級冠軍(middleweight champion)」,他吹得不像John Coltrane或Sonny Rollins那麼厚重而具開創性,也不像Stan Getz或Lester Young那麼的輕柔而悅耳動聽,他的吹奏就是那麼圓潤,精確掌握節奏與和聲,即興旋律流暢,又擅長於作曲,在Hard bop黃金年代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930年出生於喬治亞州的Hank Mobley,自幼跟家人學習鋼琴,到16歲才改吹薩克斯風,未能進音樂學校而在家自學,仿效Lester Young, Charlie Parker, Dexter Gordon…等人的演奏,很快在19歲就出道在地方樂團演奏,逐漸成名後有機會和Max Roach, Dizzy Gillespie一起工作。1954年Horace Silver和Art Blakey剛成立Jazz Messengers樂團時,Hank Mobley成為首任的薩克斯風手,也可以說是Hard bop型式的先鋒部隊。
1955年起Hank Mobley開始在Blue Note錄自己的專輯,直到1970年為止總共錄了大約25張專輯,都是最正宗的Hard bop,只有晚期幾張有加入funky-soul的元素,專輯中大部分是他的原創曲,合作的樂手也都是實力堅強的,常合作的小喇叭手包括Donald Byrd, Freddie Hubbard, 以及合作最多的Lee Morgan,後期還有Woody Shaw;常合作的鋼琴師則包括Horace Silver, Sonny Clark, Cedar Walton…以及合作最多的Wynton Kelly,後期還有McCoy Tyner, Herbie Hancock等的參與。每張專輯都有一定的水準,值得細細品味。
Hank Mobley在1956~1958年間在Blue Note錄了大約8~9張精彩的quartet/ quintet/sextet唱片,後來被Mosaic收錄發行為6CD套裝”The Complete Blue Note Hank Mobley Fifties Sessions”,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有在歐美有重發為單張CD,很多張都只有在日本有限量發行的單張CD,彌足珍貴。
1958年中Hank Mobley因藥物問題,在獄中待了一年,出獄後重回Art Blakey的Jazz Messengers一段時間,1960年錄了他最受讚賞的”Soul Station”, “Work Out”等專輯。
1961年Miles Davis雇用Hank Mobley來取代John Coltrane,參與”Someday My Prince Will Come”的錄音,但後來似乎搭配上不太滿意,所以只合作了很短的時間。Hank Mobley回到Blue Note後繼續錄下很多經典的作品,尤其Hank Mobley-Lee Morgan合作的專輯,張張都很精彩,如”Peckin’ Time”, “No Room For Square”, 還有帶點funky-soul味道的“A Caddy For Daddy”和“Dippin’”…..等。
1960年代末期,Hank Mobley也嘗試做些不一樣的音樂,像”A Slice of the Top”採用稍大的編制,由Duke Pearson編曲;而”Reach Out!”則有點走向商業化,採用偏soul的吉他手George Benson以及優異的小喇叭手Woody Shaw來詮釋流行音樂。
最令人遺憾的是在1970年初,Hank Mobley因肺部的問題,導致他無法再演奏,對薩克斯風手而言,這是無比殘酷的事實,所以他不得不在1975年就退休了,曾經是Hard bop叱咤風雲的薩克斯風手,晚年卻是生活潦倒,1986年因肺炎而去世,享年僅56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