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註:本文曾刊於「唱片音響購買指南」第32期,1995/07/31 出刊。

「菜鳥」(Bird 或 Yardbird)派克去世至今已整整四十個年頭了,然而他的音樂並沒有被時間的洪流沖淡,他「對爵士樂的發展影響最深遠」的地位也不曾動搖過,派克從1935年開始職業性演出,到1955年去世為止,總共只有不到二十年的演奏事業,其中有錄音可尋的時期為1941~1954年,但是真正成熟而穩定的時期是1945~1953年,扣掉1946年在卡馬里羅州立醫院(Camarillo State Hospital)靜養的半年,派克有錄音的時期實在是很有限,但是派克所留下來的錄音無數,應有上百張的唱片,其中在錄音室製作成的只佔少數,大部份都是現場實況錄音,而有許多錄音是他的樂迷,用簡陋的錄音設備在小酒吧現場錄的,直到派克去世後才陸續被發掘,由唱片公司加以轉錄而成,雖然有的錄音效果不佳,但是,who care,派克的任何錄音,不管是正選(master take)或是副選(alternative take),不管是整曲或是片段,不管是在錄音室或在小酒吧,不管是顛峰狀態或是瘋癲狀態(毒癮或病痛纏身時),都被樂迷「如獲至寶」似的珍藏起來。

派克的錄音中,被公認為經典的唱片,大致可歸為五個系列,Savoy、Dial、Dean Benedetti、Verve、Roost。薩克斯風手Dean Benedetti 是派克的超級樂迷,於1947/1948年間,自備錄音剪接設備,到洛杉磯的各小酒吧聽派克的演奏,並現場錄下派克顛峰時期的重要片段,直到1990年,才由 Mosaic 公司轉錄成唱片集〝The Complete Dean Benedetti Recordings〞(MD7-129, 7 CDs,企鵝評鑑★★★★),可惜目前從缺;〝 Bird At The Roost〞(Vouge 650124~650127, 4 CDs,企鵝評鑑★★★★)系列則收錄派克於1949年前後,在收音機電台的現場演奏,也很遺憾尚未蒐集到。僅為您介紹其他三系列的錄音: 

Savoy 系列錄音 

1944年「菜鳥」和「暈眩」一起離開「伯爵」‧海恩斯(Earl Hines)樂團,加入比利‧艾克斯汀(Billy Eckstine)大樂團,但是不久後,派克逐漸厭煩於大樂團照本宣科的演奏方式,於是轉戰於紐約第52街的小酒吧中,開始展現包勃(bop)的樂風,1945年初,派克先是參與吉勒斯比〝Shaw 'Nuff'〞和〝Groovin' High〞的錄音,這可說是包勃初露鋒芒的錄音;1945年11月派克受 Savoy 唱片公司的邀約錄唱片,這是派克首次擔任主奏的錄音,據派克的室友哈金姆所言,派克的準備時間不到一天,當派克接到 Savoy 的電報後,幾小時內就作出〝Now's The Time〞和〝Billie's Bounce〞兩首名著,而這次錄音卻是改變爵士樂史的錄音。 

The Charlie Parker Story (企鵝評鑑★★★★★) 
- Savoy SV-0105, 11/26/1945


中高音薩克斯風手-查理‧派克(Charlie Parker)
小喇叭手-邁爾斯‧戴維斯(Miles Davis)「暈眩」‧吉勒斯比(Dizzy Gillespie)
鋼琴手-巴德‧保威爾(Bud Powell)沙迪克‧哈金姆(Sadik Hakim)
貝斯手-柯利‧羅素(Curly Russell)
鼓手-馬克斯‧羅契(Max Roach) 




1945年11月26日可以說是包勃樂風大放異彩的日子,因為派克為 Savoy 錄了這張劃時代的巨著,在型式上,採用較有彈性的小樂團(二個前線、三個節奏),使樂手有較大的自由度;在作品上,幾乎都是派克的原始創作,有許多作品是源自藍調的本質,如〝Billie's Bounce〞、〝Now's The Time〞、〝Parker's Mood〞等;而在樂手上,個個都是包勃的先驅,如吉勒斯比、保威爾、戴維斯、羅契等。雖然錄音當天諸事不順,先是鋼琴手巴德‧保威爾臨時缺席,由吉勒斯比和哈金姆暫代,而派克薩克斯風的簧片有點故障,偶有吱吱的怪聲音,見習生戴維斯的小喇叭吹得並不很搭調,有時必須由吉勒斯比來操刀,羅契和羅素只能算是平穩。 

儘管如此,派克的演出極為出色,可說是「空前」的即興演奏,這是爵士史的一個轉捩點,即使有些雜音和缺陷,仍然獲得企鵝五顆星評鑑。其中收錄了〝Billie's Bounce〞五次錄音,但是戴維斯的演奏不很順,畢竟還是新手,而派克一直在處理薩克斯風簧片的問題;〝Now's The Time〞是派克最有名的作品之一,以典型的保威爾式鋼琴做引,接著派克吹出「回老家」(down-home feeling)的藍調味,但是戴維斯的獨奏依然不對味,雖然也很動聽;〝Thriving From A Riff〞引介的鋼琴並不像是保威爾彈的,而中間有段加弱音器的小喇叭獨奏,非常精彩,令人懷疑這並不是出於戴維斯之手,而是吉勒斯比吹的;〝Koko〞可以說是本張中最精彩的,第一次錄音中吉勒斯比有段暢快的獨奏,可是第二次錄音他並沒有再吹了,而派克的即興獨奏則令人讚嘆,速度飛快而又完美無誤,羅契也有段在當時難得一聞的鼓手獨奏,令人熱血沸騰。

 除了上一張唱片完全選自11/26/1945 的錄音外,接著這三張唱片則大部份選自1947~1948 年間不同日期的錄音。經過兩年的磨練,戴維斯的技巧日臻成熟,吉勒斯比業已自立門戶了,羅契儼然已成包勃鼓手的大師,保威爾的琴藝更是鋒芒畢露,而派克則是所有包勃樂手爭相追崇的宗師。 

Charlie Parker Memorial Vol. 1 (企鵝評鑑★★★★) 
- Savoy SV-0101, 12/21/1947, 09/18&24/1948, 05/08/1947


中高音薩克斯風手-查理‧派克(Charlie Parker)
小喇叭手-邁爾斯‧戴維斯(Miles Davis)
鋼琴手-巴德‧保威爾(Bud Powell)約翰‧劉易士(John Lewis)公爵‧喬登(Duke Jordan)
貝斯手-湯米‧波特(Tommy Potter)柯利‧羅素(Curly Russell)
鼓手-馬克斯‧羅契(Max Roach) 〝Another Hair Do〞




由派克的薩克斯風和戴維斯的小喇叭,雙管或共鳴或交錯的吹奏主旋律,接著派克、戴維斯、和劉易士的鋼琴輪流來段獨奏,最後再以雙管做結,這是包勃五重奏典型的進行方式;〝Bird Gets The Warm〞一開始派克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帶起一股熱勁,戴維斯也一反過去「吹不快」的刻板印象,以加了弱音器的小喇叭急起直追,而劉易士所帶領的節奏段(rhythm section)也不甘示弱,尤其鼓手羅契和貝斯手羅素的對話,強勁有力,整曲從頭到尾都熱鬧非凡;〝Constellation〞在兩段重複樂節後,依然是派克令人讚嘆的薩克斯風即興演奏,既流暢又準確,掩蓋了戴維斯和保威爾相當不錯的獨奏;〝Ah Leu Cha〞最特別之處就是在起頭時,由派克和戴維斯兩管重疊演奏不同的旋律,一來一往構成拉鋸式的主旋律,給人逍遙自在的感覺;〝Perhaps〞也是典型的五重奏進行方式,雙管齊奏主旋律,接著薩克斯風、小喇叭、鋼琴輪番上陣,再以雙管結尾,其中保威爾的鋼琴獨奏,已可聽出其個人獨特的風格;〝Merry Go Round〞雖無明顯的主旋律,但是可以欣賞到派克和戴維斯的「競速」,當然爵士史上很難找到吹得比「菜鳥」還快的,更不用比其流暢度了。 

Charlie Parker Memorial Vol. 2(企鵝評鑑★★★★) 
- Savoy SV-0103, 09/18&09/24/1948, 05/08&08/14/1947, 11/26/1945


中高音薩克斯風手-查理‧派克(Charlie Parker)
小喇叭手-邁爾斯‧戴維斯(Miles Davis)
鋼琴手-巴德‧保威爾(Bud Powell)約翰‧劉易士(John Lewis)
貝斯手-湯米‧波特(Tommy Potter)柯利‧羅素(Curly Russell)尼爾森‧鮑伊(Nelson Boyd)
鼓手-馬克斯‧羅契(Max Roach) 




〝Barbados〞由節奏段擔任前導,劉易士清涼的鋼琴聲,羅契敲擊鼓緣鼓棒的清脆聲,加上羅素貝斯的特殊節奏,呈現出拉丁音樂的風味,很像當時「暈眩」所倡導的拉丁爵士;〝Parker's Mood〞是藍調味很濃的曲子,派克先以近似哀嚎的聲調起頭,令人聞之一股哀愁湧上心頭,這是派克當時少數的慢板作品,由此曲可以得知「菜鳥」並不只是快而烈,他也能夠柔而美,充分表達出淒美與感傷的落寞情懷,而劉易士的鋼琴雖沒有濃郁的藍調味,但也表現出淡淡的哀愁;〝Donna Lee〞中派克和戴維斯一齊以利刃般的聲調劃出主旋律,高亢、銳利、快速,是典型的「菜鳥」式吹奏法;〝Chasing The Bird〞的主旋律表現方式和前一張的〝Ah Leu Cha〞類似,雙管以拉鋸似的重疊吹奏,接著是派克、戴維斯、和保威爾的即興獨奏,再以雙管的拉鋸做收;〝Milestone〞、〝Half Nelson〞、〝Sipping At Bells〞三曲都是戴維斯的作品,在演奏上似乎也是以戴維斯為主奏,所以比較沒有派克式的尖銳和速度感。 

The Genius Of Charlie Parker Memorial(企鵝評鑑★★★★) 
- Savoy SV-0104, 12/21/1947, 09/18&09/24/1948, 05/08/1947, 1/26&12/29/1945

中高音薩克斯風手-查理‧派克(Charlie Parker)
中低音薩克斯風手-傑克‧馬克維(Jack McVea)
小喇叭手-邁爾斯‧戴維斯(Miles Davis)、「暈眩」‧吉勒斯比 (Dizzy Gillespie)
鋼琴手-巴德‧保威爾(Bud Powell)、約翰‧劉易士(John Lewis)、公爵‧喬登(Duke Jordan)、沙迪‧哈金姆(Sadik Hakim)、多多‧瑪瑪羅沙(Dodo Marmarosa)
貝斯手-湯米‧波特(Tommy Potter)柯利‧羅素(Curly Russell)、提尼‧布朗(Tiny Brown)
鼓手-馬克斯‧羅契(Max Roach)、儒提‧辛格頓(Zutty Singleton)
歌手兼吉他手-史林‧格拉德(Slim Gaillard) 

此張唱片大部份的曲子,與前面三張重複,只是選自不同次的錄音罷了,倒是開頭時有段艾爾‧柯林斯(Al Collins)的開場白:「…… 查理在新音樂的觀念和嘗試,可以說是開創先鋒,這聽起來好像很諂媚,但這是事實,在爵士樂史上,沒有任何樂手能受到更多的讚賞,至少他的音樂是被瞭解的,許多人認為菜鳥已經過去了!菜鳥已經過去了!但是他就在這理,他從沒有這麼真實的在這理……」,這段開場白很可能是在派克去世後才加進去的,的確,近半個世紀後,派克的音樂依然這麼真實的存在爵士樂迷的心中。只有最後四首曲子是前面未出現過的,〝Slim's Jam〞、〝Popity Pop〞、〝Dizzy Boogie〞、〝Flat Foot Floogie〞,這是 1945/12/29 的錄音,風格完全異於前三張的曲子,大致混合了繁音節拍、藍調、紐澳良式、大樂團、包勃的味道,「菜鳥」和「暈眩」只是伴奏樂手,主角是歌手史林‧格拉德,他以說說唱唱的方式,表現出古樸有趣而又很能鼓動聽眾情緒的風格,有點像當今的 Rap。 

The Bird Returns(企鵝評鑑★★★★) 
- Savoy SV-0155, 03/12/1949, 12/11/1948, 09/04/1948, 02/26/1949, 02/12/1949


中高音薩克斯風手-查理‧派克(Charlie Parker)
中低音薩克斯風手-幸運‧湯姆森(Lucky Thompson)
小喇叭手-邁爾斯‧戴維斯(Miles Davis)肯尼‧都漢(Kenny Dorham)
鋼琴手-艾爾‧黑格(Al Haig)
貝斯手-湯米‧波特(Tommy Potter)
鼓手-馬克斯‧羅契(Max Roach)
鐵琴手-米爾特‧傑克森(Milt Jackson) 



這張唱片的大部份曲子,在前幾張也都出現過,不過此次錄音屬加長型,而成員也有所不同,鋼琴手換為艾爾‧黑格,另外還加了鐵琴宗師米爾特‧傑克森,和中低音薩克斯風手幸運‧湯姆森,其中〝Chasin' The Bird〞、〝Half Nelson〞、〝Scrapple From The Apple〞、〝Cheryl〞等曲,是以較不常見的七重奏(Septet)方式演奏,樂手多了,自然派克所佔的份量就減少了,不過換來米爾特清亮的鐵琴聲,以及湯姆森溫厚的薩克斯風,使派克的曲子更富變化,倒也相當值得的,尤其是在〝Scrapple From The Apple〞一曲中,他們二人的即興演奏絕不讓派克和戴維斯專美於前。 

Dial 系列錄音  

從1946年初~1947年末,派克陸續為 Dail 唱片公司錄了九段經典錄音(企鵝評鑑給這九次錄音的評價,不是★★★★★,就是★★★★),製作人羅斯‧羅素(Rose Russel)由好萊塢錄到紐約,曾以 Spotlite 之廠牌發行〝Charlie Parker On Dial: Volume 1~6〞(SPJ 101~106)六張 LP,也曾從中挑出正選曲,以 Stash 之廠牌發行〝The Legendary Dial Master: Volume 1, 2〞(ST CD 23/25),如果經費有限,此套正選曲輯是很好的選擇。以下要介紹的則是由 Stash 發行的〝The Complete Dial Sessions〞(ST CD 567/68/69/70)四張一套的 CD,內容幾乎包括派克在 Dail 的所有錄音,以下依不同錄音時段分別介紹: 

好萊塢時期(一):Moose The Mooche 

1946年02月05日
「暈眩」‧吉勒斯比(Dizzy Gillespie)的爵士樂團 Jazzmen 
中高音薩克斯風手-查理‧派克(Charlie Parker)
鋼琴手-喬治‧韓帝(George Handy) 

此次錄音製作人羅素原先是要捧逐漸走紅的鋼琴手韓帝,然因李斯特‧楊(Lester Young)和米爾特‧傑克森未到場,導致樂迷整晚鬧事,最後只能錄得〝Diggin' Diz〞一曲,原安排隔天再繼續錄,但隔天換派克未到場,於是韓帝放棄此次錄音,只剩下吉勒斯比的 Jazzmen 樂團繼續錄成另一張唱片〝Tempo Jazzmen〞。所以此次錄音只有〝Diggin' Diz〞一曲,這也是此套專輯中唯一由吉勒斯比領導的曲子。 

1946年03月28日
中高音薩克斯風手-查理‧派克(Charlie Parker)
小喇叭手-邁爾斯‧戴維斯(Miles Davis)
中低音薩克斯風手-幸運‧湯姆森(Lucky Thompson)
鋼琴手-多多‧瑪瑪羅沙(Dodo Marmarosa)
貝斯手-維克‧馬克米蘭(Vic McMillan)
鼓手-洛伊‧波特(Roy Porter) 

這是派克在 Dial 期間首次擔任領導的錄音,其中包括幾首他最著名的作品,此次錄音派克有點反常,因為他不但準時、清醒、還做了充分的準備,有完整的樂譜給其他樂手,也與樂團做了預演。〝Moose The Mooche〞前後有比較嚴謹的主旋律,接著除派克外,戴維斯、湯姆森、和瑪瑪羅沙也都有機會輪番來段簡短的即興獨奏,這對年輕樂手而言,是很好的磨練機會;〝Yardbird Suite〞是比較柔美的曲子,也採用典型的進行方式,不過加了吉他手阿夫‧加理森(Arv Garrison)的獨奏,更添輕柔的調性;〝Ornithology〞幾乎可以說是包勃的國歌,也是「菜鳥」的代表作,尤其在第三次錄音中,派克、戴維斯、和湯姆森吹得都相當激烈而順暢;〝A Night In Tunisia〞則是「暈眩」的代表作,戴維斯的小喇叭獨奏當然不如吉勒斯比原奏的勁道,不過派克的獨奏依然是無可替代的。 

1946年07月29日
中高音薩克斯風手-查理‧派克(Charlie Parker)
小喇叭手-霍瓦‧馬克吉(Howard McGhee)
鋼琴手-吉米‧棒(Jimmy Bunn)
貝斯手-包伯‧凱史特森(Bob Kesterson)
鼓手-洛伊‧波特(Roy Porter) 

派克的大半輩子都與海洛因糾纏,他在洛杉磯的毒品供應販子,已轉往別的地區,使得派克難以買到毒品,常常毒癮難耐,錄音當天派克幾乎站不住,即使吞了六顆甦醒藥片,〝Max Is Making Wax〞中派克的吹奏有點失控,倒是馬克吉的小喇叭吹得火熱無比,足以媲美「暈眩」;不過派克在〝Lover Man〞和〝The Gypsy〞兩首情歌的表現,極為淒美,充分顯露派克當時的精神狀態(半昏迷),那麼的痛苦,那麼的悲傷,聞之者無不感動的,據說這是派克唯一進排行榜前十名的曲子;〝Bebop〞也是吉勒斯比的名曲,原先以馬克吉的名義發行,因為曲中派克並沒什麼表現,而馬克吉的演奏依然激烈無比。此錄音後,派克已經有點精神失常了,有時睡在垃圾堆,有時在旅館大廳褪下他的褲子,還在床上抽煙導致床墊失火,於是被警察送往加州卡馬里羅醫院療養,六個月的調養中,派克接受了戒毒治療,不過似乎並未奏效。 

1947年02月01日
中高音薩克斯風手-查理‧派克(Charlie Parker)
小喇叭手-秀提‧羅傑(Short Roger)、霍瓦‧馬克吉(Howard McGhee)、梅爾‧布羅伊爾斯(Mel Broiles)
鋼琴手-羅斯‧弗利德曼(Russ Freeman)
貝斯手-阿諾‧菲許金(Arnold Fishkin)
鼓手-吉米‧普雷特(Jimmy Pratt) 

這是派克自卡馬里羅醫院釋放出來後的首次錄音,這並不是在錄音室錄的,而是在音樂家恰克‧科普力(Chuck Kopely)的家中,羅素以業餘的設備錄的,所以雜音很大,效果不太好,是在派克去世後才發行的。 

好萊塢時期(二):Relaxin' At Camarillo 

1947年02月19日
中高音薩克斯風手-查理‧派克(Charlie Parker)
歌手-伯爵‧柯曼(Earl Coleman)
鋼琴手-艾羅‧嘉納(Erroll Garner)
貝斯手-瑞德‧卡林得(Red Carlender)
鼓手-哈羅德‧魏斯特(Harold West) 

出院後的「菜鳥」比過去的十年都健康,製作人羅素希望能在派克回紐約前有場正式的錄音,希望採群星會(all-star)的型式,但是派克要求為他的老鄉-歌手伯爵‧柯曼跨刀,羅素一向對演唱或流行化的爵士不感興趣,即使柯曼是很專業的歌手,於是以派克純樂器演奏的錄音作為交換條件,結果柯曼唱的〝This Is Always〞和〝Dark Shadows〞卻成為 Dail 的暢銷曲,也促成了派克和正走紅的鋼琴手艾羅‧嘉納的合作,柯曼渾厚低沈的吟唱,伴著嘉納浪漫的琴音,再加上派克深情的薩克斯風,很輕易的就抓住聽眾的心。〝Bird's Nest〞和〝Cool Blues〞都是「菜鳥」的名曲,在此採用四重奏的包勃演奏方式,派克的演奏比住院前還要成熟穩健,手法依然快而準,而嘉納也扮演很吃重的角色,他不但帶領節奏段,更有許多華麗浪漫的鋼琴即興獨奏,這真是一段難得的際會。 

1947年02月26日
中高音薩克斯風手-查理‧派克(Charlie Parker)
小喇叭手-霍瓦‧馬克吉(Howard McGhee)
中低音薩克斯風手-瓦岱爾‧葛瑞(Wardell Grey)
鋼琴手-多多‧瑪瑪羅沙(Dodo Marmarosa)
吉他手-巴尼‧凱梭(Barney Kessel)
貝斯手-瑞德‧卡林得(Red Carlender)
鼓手-東‧拉蒙(Don Lamon) 

一週後,派克再度進錄音室做告別洛杉磯的錄音,樂手囊括洛杉磯的好手,馬克吉、葛瑞、和著名吉他手巴尼‧凱梭,在途中的計程車上,派克作了〝Relaxin' At Cararillo〞,這也是此次錄音中,唯一由派克作的曲子,曲風比較悠閒,似乎在描述他在卡馬里羅的生活,此曲一共錄了五次,派克一向都會錄到他覺得滿意為止,所以通常最後一次會成為最好的正選曲;其他的〝Cheers〞〝Carvin' The Bird〞〝Stupendous〞都是馬克吉的曲子,此次錄音馬克吉雖然沒有吹得很激烈,不過也是中規中矩,令人激賞,凱梭的演奏清亮明快,不失為吉他大師,而中低音薩克斯風手葛瑞則沒有特殊的表現。派克演奏完後說,下一次我再躺下時,會是在「大蘋果」(Big Apple, 即紐約的俗名)。 

紐約時期(一):Scrapple From The Apple 

1947年10月26日
中高音薩克斯風手-查理‧派克(Charlie Parker)
小喇叭手-邁爾斯‧戴維斯(Miles Davis)
鋼琴手-公爵‧喬登(Duke Jordan)
貝斯手-湯米‧波特(Tommy Potter)
鼓手-馬克斯‧羅契(Max Roach) 

派克回紐約後,為 Dial 的所有錄音,都維持同樣的五重奏,這可以說是爵士樂史上最佳組合之一,小喇叭手戴維斯在跟隨派克二年後,已漸成氣候,與剛出道時不可同日而語,鼓手羅契是派克的最佳搭檔,其鼓藝精湛,足以帶動全場氣氛,喬登則是個讚譽有加的鋼琴手,擅長於創造唯美旋律,貝斯手波特除了有很紮實的節奏與和弦感外,也是個很優秀的獨奏樂手。 

〝Dexterity〞、〝Bongo Bop〞、〝Dewey Square〞等曲都是典型的包勃五重奏進行方式,以齊奏方式帶出主旋律,然後薩克斯風、小喇叭、鋼琴輪番上陣即興獨奏,再回到主旋律的齊奏做收,大致上派克的獨奏總是快速的往上揚,激起熱情,而戴維斯則是走較酷的低調,喬登偏重於旋律的美感,所以同一首曲子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豐富的調性;〝The Hymn〞一曲原是以戴維斯之名發行,派克的吹奏速度是大常家有耳共聞的,在此曲中令人驚訝的是,戴維斯小喇叭吹奏的速度竟也飛快如「菜鳥」;〝Bird Of Paradise〞和名作曲家喬治‧蓋希文(George Gershwin)的〝Embraceable You〞是非常抒情的曲子,一向以速度和激烈取勝的「菜鳥」,也能輕易的表達這種柔美的意境,而戴維斯的調性原本就很適合此類曲子,當然勝任愉快。 

1947年11月04日
樂手同上 

在前一次五重奏錄音的成功後,羅素很快的於隔週就找他們五位繼續錄音,希望能打鐵趁熱再創一次佳績,此次錄音似乎有意迎合大眾的口味,因為有一半的曲子是非常優美的抒情曲,這是派克首次讓抒情曲的份量佔如此之多。〝Bird Feathers〞、〝Klact-Oveeseds-Tene〞、〝Scrapple From The Apple〞等曲都是走「菜鳥」式的高調,〝Klact〞的起頭非常獨特,先是一聲咋響,再接鼓手的激情演出,然後才是派克、戴維斯、和喬登的獨奏,波特和羅契也都有一小段的表演空間;〝Scrapple〞中每一位樂手的即興演奏,都很流暢而又有很美的旋律,實屬不易。〝My Old Flame〞、〝Out Of Nowhere〞、〝Don't Blame Me〞都是慢板的抒情曲,派克和戴維斯呈現出任何人都無法拒絕的柔情。 

紐約時期(二):Drifting On A Reed 

1947年12月17日
樂手同上,另加伸縮喇叭手-傑‧傑‧強森(J. J. Johnson) 

這是派克在 Dial 的最後一次錄音,羅素希望能製作一張具紀念價值的唱片,於是安排當時倍受矚目的新星伸縮喇叭手傑‧傑‧強森與派克五重奏合作,不過當天羅素因感冒而未能親臨現場,由他太太代理。伸縮喇叭是一種很難吹得快的樂器,畢竟「拉」的速度總是不如「按」的,強森可以說是伸縮喇叭的第一好手(很慶幸的,強森目前還有新唱片的推出),無人能出其右者,他與派克很少一起演奏,所以此次錄音是可遇不可求的。

 〝Drifting On A Reed〞、〝Bongo Beep〞、〝Crazeology〞都是很典型的「菜鳥」風格,進行方式幾乎都一樣,在主旋律後,分別由薩克斯風、伸縮喇叭、小喇叭、鋼琴依序即興獨奏,再回到主旋律,派克的快,絲毫不著痕跡,聽不到任何斷音,有如暗流奔馳,卻見不到澎湃的浪花,而強森將伸縮喇叭吹的就像是加了弱音器的小喇叭(只不過音稍低),真不知他是如何讓伸縮喇叭的音變得如此短促,戴維斯的小喇叭吹的雖快,但並不算是很突出,在三支管樂器之後,喬登的鋼琴更顯得出眾,有如一股清流;最後派克也吹了一首慢板的抒情曲〝How Deep Is The Ocean?〞,可惜雜音稍大。 

Verve 系列錄音

到1948年時,派克儼然已成包勃宗師,人稱「包勃之王」( The King Of Bop),紐約最著名的爵士俱樂部-Birdland 就是以他為名,然而派克之名還不致於遍及一般大眾。 Verve 唱片公司(目前屬寶麗金公司)的老闆諾曼‧葛蘭茲(Norman Granz)一向都非常支持黑人音樂家,即使是在種族歧視的時代,從1948年末~1954年末,派克一直都與 Verve 合作,葛蘭茲為了使派克廣為大眾週知,儘可能讓派克與各種不同的組合演奏,由傳統的四重奏、五重奏、到大樂團,還與歌手、弦樂團(String)、非洲系古巴(Afro-Cuban)爵士樂團合作,或正式的音樂會,或即興演奏會(Jam session),還錄了一張完全演奏柯爾‧波特(Cole Porter)曲子的唱片,有些人覺得這是「流俗」的做法,但這也不失是將「菜鳥」豐富化的方式。 

〝BIRD: The Complete Charlie Parker On Verve〞十張一套的 CD 專輯(Verve #837 141-2 , 企鵝評鑑★★★★),幾乎收集了所有派克在 Verve 的錄音,也就是「菜鳥」後期的錄音,並附有一本厚30餘頁的解說和珍貴的照片(榮獲1989年葛拉美獎最佳唱片解說),是頗值得收藏的專輯。如果經費不足, Verve 也有發行單片裝的 CD ,以下為您介紹幾張派克在Verve 的代表性錄音(樂手眾多者,不一一列出): 


Jazz At The Philharmonic 1946 
- Verve #513 756-2 , 01/28/1946, 04/22/1946  


1944年諾曼‧葛蘭茲在洛杉磯的 Philharmonic 音樂廳辦了一個慈善義演,透過全國性電台的傳播後,這音樂會的聲名大噪,葛蘭茲抓住這機會陸續在 Philharmonic 舉辦大型爵士演奏會,稱之 JATP 。1946年1月28日,「菜鳥」和「暈眩」首度受葛蘭茲之邀,加入此 JATP 的演出,不過吉勒斯比在演奏完〝Sweet Georgia Brown〞後,就離開到俱樂部趕場了,由小喇叭手霍瓦‧馬克吉(Howard McGhee)代之,派克的偶像薩克斯風大師李斯特‧楊(Lester Young)也參加了這次演奏會。在這種大型即興演奏會(Jam session)上,就好比一場競技賽,每位獨奏樂手都盡可能凸顯自己,所以除了〝I Can't Get Start〞抒情曲外,〝Sweet Georgia Brown〞、〝Blues For Norman〞、〝Lady Be Good〞、〝After You've Gone〞等曲中,每位獨奏者都使出渾身解數,採「發飆」式的演奏法,派克、李斯特、馬克吉的精彩自不在話下,另兩位較不為人所知的薩克斯風手威利‧史密斯(Willie Smith)和小喇叭手艾爾‧奇李安(Al Killian)在曲尾前的演出,總是火熱無比,令人耳目一新。整體而言,此次演奏會可以說是爵士史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奏會之一。 此 JATP 演奏會結束後, Philharmonic 音樂廳就不再租給葛蘭茲辦演奏會了,據說是因為種族偏見所引起,於是葛蘭茲只好轉移陣地了,但仍沿用 JATP 之名,像1949年9月18日的 JATP (也以派克為主, Verve #519 803-2)就是在紐約著名的卡內基音樂廳(Carnegie Hall)舉辦的, JATP 演奏會也因此得以巡迴各地舉辦,甚至辦到歐洲去, JATP 也成為爵士樂每年的一大盛事。 

Charlie Parker With Strings: The Master Takes 
- Verve #523 984-2 , 11/30/1949, summer/1950, 09/17/1950, 01/22/1952, 12/1947 


在五○年前後,種族歧視是很普遍的,包勃爵士被視為黑人的音樂,也就是低俗的音樂,而「包勃之王」對白人而言,也許只是個很會吹薩克斯風的黑人罷了,黑人爵士樂手與弦樂團演奏,則被視為是「附庸風雅」、或是「流行化」,據說派克是自己要求與弦樂團錄音的,真正原因已不可考了。 

此張唱片收集了五個派克與弦樂演奏時段的正選錄音,總共24首曲子,長達75分鐘,絕對划算,如果您是個爵士樂的始入門者,還不太能接受包勃爵士的即興演奏,這是個很好的選擇,因為弦樂本身的音色非常柔和,透過嚴謹的編曲,由頂尖的薩克斯風手主奏些旋律優美的曲子,如而熟能詳的〝April In Paris〞、〝Summertime〞、〝Out Of Nowhere〞、〝I'll Remember April〞、〝What Is The Thing Called Love〞、〝April In Paris〞、 ……,真是「好聽」極了。對於喜歡聽即興演奏之「驚喜」的樂迷,也許您會覺得派克的演奏受到編曲的限制,也沒有像吉樂斯比或戴維斯般樂手的互動即興演奏,不過,至少可以很清晰的聽到派克掌握旋律和意境的功力。 

Charlie Parker Jam Session(企鵝評鑑★★★☆) 
- Verve #833 564-2 , 07/1952


這場即興演奏會的進行方式與 JATP 相同,只不過這是在錄音室演奏的,這也可以說是一場「中高音薩克斯風手的高峰會議‧」,因為囊括了三位頂尖的中高音薩克斯風手,除「菜鳥」外,班尼‧卡特(Benny Carter)是搖擺爵士(swing)時代的薩克斯風巨人,而強尼‧霍吉斯(Jonny Hodges)則是公爵‧艾靈頓(Duke Ellington)的最佳搭檔,而中低音薩克斯風手班‧韋伯斯特(Ben Webster)和弗利‧菲力普(Flip Phillips)也都是赫赫有名,吉他手巴尼‧凱梭、鋼琴手奧斯卡‧彼得森(Oscar Peterson)、貝斯手雷‧布朗(Ray Brown)等人,無一不是該樂器的大師,光憑這種卡司就足以做「品質保證」了,即使小喇叭手查理‧雪弗斯(Charlie Shavers)的名氣不大,然而他的表現毫不遜色。 

〝Jam Blues〞是傳統的藍調曲,許多樂手都演奏過,不過此次錄音絕對是最好的;〝What Is The Thing Called Love〞是柯‧波特的老歌,這好比是一場未經演練的大隊接力賽,接棒者不知道交棒者將會如何傳遞棒子,但是老手過招就是不一樣,不管前一位樂手做什麼改變,下一位樂手都能很順暢的接手;〝Ballad Medley〞是由九段抒情曲所組成,除了鼓手外,每一位樂手自選一首抒情曲,像〝I'll Get By〞、〝Everything Happens To Me 〞、〝Something To Watch Over Me〞、〝Isn't It Romantic〞等名曲,以最適合自己的音調演奏,這可以說是「情歌大會串」,極為感性、浪漫、甚至煽情;〝Funky Blues〞是霍吉斯著名的曲子,非常道地的藍調曲,就好像是一場舞會中,樂隊在中場休息時段,所演奏的慢板間奏,給人慵懶、微燻的感覺。整體而言,這是一張任何爵士樂迷都不應錯過的唱片,不管您喜歡的是包勃、搖擺、流行、或是藍調曲風,都能由此得到滿足。 

Now's The Time(企鵝評鑑★★★★) 
- Verve #825 671-2 , 12/30/1952, 08/04/1953



中高音薩克斯風手-查理‧派克(Charlie Parker)
鋼琴手-漢克‧瓊斯(Hank Jones)艾爾‧黑格(Al Haig)
貝斯手-泰迪‧柯迪克(Teddy Kotick)柏西‧海斯(Percy Heath)
鼓手-馬克斯‧羅契(Max Roach) 





經過多方面的嘗試後,派克終於又回到小樂團的演奏型式,偏好 Verve 前之「菜鳥」的樂迷,不禁要讚嘆「This is the BIRD ! 」,這也是派克在 Verve 所錄製的最佳作品之一。整張包括兩個不同時段的錄音,都是以四重奏的編制演奏,雖然沒有第二支管樂器的互動或較勁,但是可以聽到完完全全的「菜鳥」,而搭配的鼓手都是他最信任的羅契,兩次錄音的鋼琴手分別為瓊斯和黑格,這兩位也都是一流高手,這兩段錄音真說是派克晚年最完美的演出。 

第一段的錄音中,有二首派克的原創是為他的小孩寫的,藍調曲〝Laird Baird〞是獻給他的二兒子 Laird,膾炙人口的主旋律,加上精彩的節奏段,使此曲成為派克的代表作;而〝Kim〞則是獻給他的繼女,是沒有主旋律的即興,派克飛馳的速度,令人耳不暇接;1953年4月10日的半夜三點,派克到羅契家串門子,當時羅契正在熬夜籌劃自己的錄音,派克就在羅契家的廚房,當場做了首曲子送他,名之〝Chi-Chi〞,隔天羅契就真的錄了此曲;同年8月4日派克自己才錄此經典作,當天派克遲到了二個半小時,海斯差點就氣走了,而總共錄了六次才結束,本片收集其中的四次,真是好曲多磨;不過接下來的〝I Remember You〞、〝Now's The Time〞、〝Confirmation〞等曲都是一次完成。 

「菜鳥」精選輯 BIRD, The Original Recordings Of Charlie Parker(企鵝評鑑★★★★) 
- Verve #837 176-2 , 1949~1953


如果您只想買一張來試聽看看「菜鳥」的音樂到底是什麼味道,那麼這張絕對是最好的選擇,所有的曲子都選自以上 Verve 系列,每首曲子都是派克的代表作,也包括了派克與各種不同的組合的錄音。事實上,這也是影星克林‧伊斯威特(Clean Estwood)執導的第一部電影「爵士春秋」(Bird)的配樂,還曾榮獲1988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錄音獎」。 

Compact Jazz - Charlie Parker Plays The Blues 
- Verve #511 391-2 , 1946~1953


如果您喜歡聽藍調味的爵士樂,那麼最好不要錯過此張唱片,因為這張的所有曲子都選自 Verve 系列中的藍調曲,派克與藍調音樂的淵源很深,他的創作有很多是源自藍調本質,如〝Chi-Chi〞、〝Laird Baird〞、〝Back Home Blues〞和〝Passport〞等曲,但是派克所詮釋的藍調,並不只是那種痛苦的呻吟,有時將之轉化為歡愉的氣氛,像〝Blues For Norman〞和〝Jam Blues〞都是帶點歡樂氣息的曲子,如果將藍調的成分自派克的音樂中抽出,恐怕會剩下一副沒有靈魂的軀體。 

「菜鳥」的尾聲

到1953年時,派克已是病痛纏身、窮途潦倒,他的健康已經影響到演奏了,晚年除了 Verve 的〝Now's The Time〞和 Blue Note 的〝At Storyville〞(在第30期唱片音響購買指南介紹過)外,其他的錄音都已顯露出破綻了;1953年5月15日在多倫多演唱會錄製的〝The Quintet -- Jazz At Massey Hall〞(OJCCD 5044,企鵝評鑑★★★★),雖然被譽為爵士樂最偉大的演唱會,但是當天的主角已不是「菜鳥」了,而是另外四位大師「暈眩」、保威爾、明格斯、和羅契。1954年起,派克就很少再有精彩的錄音了。 

1955年3月的一場演奏會上,病痛纏身的派克和精神鬱卒的保威爾當場不和,派克憤而離席,明格斯抓起麥克風向聽眾說:「這兩人正在摧毀爵士樂」,的確,兩位包勃爵士的天才,因不正常的生活型態而摧毀了自己,也摧毀了爵士樂;一星期後,未滿35歲的「菜鳥」在朋友家看杜西兄弟(Dorsey Brothers)的電視節目時,心臟病發而去世。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Jazz 爵士樂 Charlie Parker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凱哥 的頭像
    凱哥

    凱哥 影音生活誌

    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